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1823|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陸人在台灣的觀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9-7 16:06: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貼]大陸人在台灣的觀點  大家互相瞭解一下!?
! I( _* r9 u" a( I/ G# B0 x0 y9 m" u+ o: J
一、摩托車, X% l5 F) u% w5 j
2007年3月1日到7日,我應臺灣"中國哲學會"的邀請訪問臺灣。4 L  O3 Y) A4 d3 N7 w+ `
到臺灣的第一個早晨,是被摩托車的噪音叫醒的。拉開窗簾,不遠處是一個十字路口,數十上百輛摩托黑壓壓地停在人行道後面,騎士們都戴著安全頭盔,綠燈一亮,一擰把手,比賽一般齊齊向前射去,馬達聲震耳欲聾。
( ]3 n2 _! h8 n2 D% c% L5 ?在臺灣幾天,耳朵�灌滿了這種巨大的轟鳴聲。臺北稱摩托為"機車",其數量之多幾乎趕得上大陸的自行車,速度極快,與其他車輛並駕齊驅,毫不謙讓。
) t: Q& Z6 h" u& @5 m! H( R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前幾個月,廣州剛剛通過了"禁摩令",成為大陸又一個禁摩的城市。"禁摩"似乎成了城市發展和進步的象徵。可是臺北的摩托居然還如此"倡狂"。
0 o8 N, z  h+ X去開會路上,鑒於"機車"影響我的安眠,我熱心地向同行的臺灣朋友介紹了大陸的禁摩情況,並問臺北市有沒有考慮要禁掉?' {9 l5 v8 s, B) q& v
朋友很驚訝,他說,這怎麼可以,這是人民的行路權啊!機車是有很多缺點,噪音大,不安全,污染重。但是,它方便,占道少,價格低廉。使用機車主要是中低收入者。你都禁掉了,他們買不起汽車,怎麼辦? " y8 ]- C. d# P8 V- q/ C3 J) X
4 O) u1 I% E7 Q2 `8 Y
二、物價; {2 K( e" u0 E" P* h4 E
臺北的物價很貴。: X( H% P/ M& Z2 s
一"粒"普通的富士蘋果30台幣,約合人民幣7元。芒果一"粒"60元,人民幣15元。為了保護果農的利益,這個水果大省的水果可一點也不便宜。連地瓜都16台幣一斤,合人民幣4元。至於其他日用商品的價格,也基本是大陸的三倍左右。一瓶純淨水25台幣,約合人民幣 6元。一碗普通的麵條60台幣,人民幣15元。水餃一"粒"5台幣,人民幣1元多。書更是貴得離譜,我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人民幣28元,臺灣版的價格是480台幣(註:應是380元才對),換成人民幣,是120元。
5 V7 H  o& m3 r8 W+ y# p' ~6 O9 n可是也有一些價格比大陸便宜,比如風景區和博物館的門票。開完會,政治大學的曾教授驅車帶我們去野柳地質公園玩。這�是一片風蝕海岸,處處是磨菇石,風景優美,景觀獨特,差可比擬為大陸的石林。票價40台幣,約合人民幣10元。荷蘭人在淡水建的"紅毛城",也是這個價格。唯一貴一點的,是"故宮博物院",160台幣,合人民幣40元。不過,相對於臺灣每月16000台幣(約合4000人民幣)的最低工資標準,這個價格也不能算高。 - \) r9 L; _  G; [. V% p! a6 a
風景區和博物館,是屬於所有國民的"公共產品",應該惠及所有國民,特別是其中的"弱勢群體"。相比之下,大陸大部分風景區和博物館的門票,對農民、下崗工人及其他城市低收入者來說,是太高了些。" O0 }+ J+ p. O$ g/ C
為什麼臺灣的窮人可以享用這些"公共產品"呢?原因很簡單,在臺灣,一個人再窮,他也和那些億萬富翁一樣,擁有一張選票。
* B$ N: C* r  W+ R
' a, E0 K. D  x7 O0 }* S三、一切向錢看
+ X- M7 |/ K$ ?) ~在野柳地質公園遊玩,印象最深的是諾大個風景區,居然沒有一個賣旅遊紀念品的攤子,也沒有一個流動小販。沒有人來向你兜售紀念品,沒有人來拉你照像,糾纏你騎沙地摩托車……你所看到的,只有清可見底的海水,天工造化的奇石,你能聽到的,只有天風、海濤。整個海灘安靜愜意。
& O6 V- c3 _4 ]: h! A4 q6 Y  U在臺北至高雄的火車上,四個小時的車程中,賣食品的小車只來過一次。
# i. S- k1 w+ \2 ^* H. J+ G在臺北和高雄機場的候機廳�,商店、咖啡廳的密度要遠遠小於北京機場。
% t; V$ O" E; u3 i, S6 i0 }三月六日,我乘火車從臺北去高雄。去火車站前,我背著沉重的大包,先去超市買了水,又到街上買了"便當"(盒飯)。按照我的大陸經驗,這些東西進了車站就要翻倍。等到了車站,我驚訝地發現,站內的物價居然一點也不比超市貴。上了車,巡迴手推車上的"便當"也和外面是同一價格。我平生第一次知道,原來火車站�的東西,是可以和外面一樣便宜的。
; |0 m0 O# F# c' [錢是好東西。然而,錢可以,也應該掙得優雅些。當"一切向錢看"的口號公然在所有場合喧囂,當"市場原則"沖決一切羅網,甚至沖決基本社會正義,當為了一點點小錢,人們急赤白臉,你搶我奪時,一個民族是不是就顯得過於粗鄙、目光短淺、急功近利?
; P. {5 v$ b$ i0 { 0 ~# y! B; d9 d' \! E
四、人文關懷
" t( @0 R8 O# B7 Q/ s2 E# l登上香港到臺北的飛機,在入口處取了兩份臺灣報紙:中國時報和聯合報。打開報紙,首先看到的不是政治新聞,兩份報紙的頭題不約而同:"多吃維生素可能致
0 m, q  K0 c0 ^死"。  H% I) |7 n! a8 I: T" o8 [
在臺北捷運站(地鐵站)坐電梯,電梯上方的電視�播放的廣告不是洗髮水和減肥藥,而是這樣的內容:老人小孩上街,要穿明亮衣服(這樣會降低交通事故率)。老人安心,全家放心。配合著動畫提示和一家臺灣人燦爛的笑臉。
" c% @8 L- _% |( m/ \在臺北街邊,有時會看到警察局帖出的招帖畫,用漫畫的形式告訴你如何防止街頭的詐騙者。 $ h# G3 i/ i4 ^1 K7 x7 c* W4 O
在捷運站月臺候車時,隊伍面前,有一個螢幕,上面顯示著下一班車的目的地,以及還有多少秒到站。這樣準確的告知讓旅行者很安心。
1 t# s. I/ i, C0 ]在臺北火車站買去高雄的車票,意外地收到兩張票。一大一小。問旁邊的人,這張小票是做什麼用的?回答是,如果你上車想睡覺,可以把這張小票插在前排椅背上。這樣,乘務員在查票時就不用叫醒你了。7 g4 x- m- [% K/ i8 ^4 h

8 O$ D2 h5 i* _五、文明素質, M! d# _& K* r8 x: U; n) F6 ~
包括我在內的幾位大陸學者,不約而同地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 A; U4 k8 n1 j5 O第一次過馬路時,看不見對面的紅燈,只要路口無人無車就要往前沖。直到旁邊的同行者提醒,才看到那麼多人齊刷刷地站在白線後等著。
; x) M9 C+ H% e" g第一次出席歡迎宴會,拿起筷子就夾菜。吃了幾口之後,才發現別人都是用菜盤中的公筷和公勺來取菜的。7 ]6 t5 m+ m/ y9 x
第一次在臺灣坐電梯,很自然地挑人少的左側站立。站了一會兒,才發現不對勁。原來,這�的人都自覺地按提示,站在右側,把左側留給有急事的人通行。
6 r( y: l" `7 {! {4 @……
. r9 q, ?6 ?' j/ ^$ l# c其實,這些都是常識。只不過這些常識在大陸因為"無用"而被忘記了。- P  [$ L: \$ ]8 A' d
在臺灣,有無數細節折射著人們的文明素質:
) j. L. I$ z; z火車車廂�,提示牌上滾動著這樣的提示:在火車上請把手機調到振動,談話請小聲,以免影響他人休息。
) X6 N, {2 T, q1 h: N* W2 j- R0 b如果你向一位女孩問路,她會馬上向你展示溫婉的笑容。如果你不小心碰到了他人,總上他先轉過來對你說"對不起"。- U: v1 d) B" n- j) G' ]) ^8 u) k
臺北市政府那一站的十字路口,有一個殘疾人,被人用手推車推著,兜售手帕紙。有時,他會很不禮貌地從背後用手�的紙條捅你。但是很少有人對他怒目相加,大部分人都會微笑著對他說,對不起,我不需要,謝謝。
* d0 @0 @8 g$ f0 v9 f- {# U" B- i
3 E, e$ k  v( g, P( m六、和氣生財
, z1 Z$ ?- D% u* B因為被摩托車吵醒,我去找招待所的管理員,一個五十多歲的很瘦的女人。: T' F0 \8 o5 G' n4 @: T5 [% I) X" L
她檢查了一下我的房間,發現上面有一個小窗沒有關嚴。她奮勇地踩著桌子椅子上去關好,然後不停地對我說對不起對不起。
( |3 Q6 H$ r" F1 o" }第二天早上,她特意跑到我的房間來問昨晚休息得怎麼樣,我說很好,她冷不防地給我鞠了個九十度的躬,連聲說,謝謝您!昨天實在對不起了!9 s' C. F; f$ |* C; K' F
以後每天遇到我,她都會問我休息得怎麼樣,然後給我鞠上一躬,弄得我十分地不適應。
" v0 l, P2 b! D$ U$ M臺北的大部分商家,從商場到小吃攤,在接到付款後都會向你道聲謝謝。找你零錢時,許多人都是用雙手奉還。
/ W) j: f8 X+ ]6 ~在臺灣賓館住宿,退房的時候,是沒有"查房"這一環節的。
, _# t* x/ [8 v% G! x% ]9 g  D9 W& _" h
七、傳統節日  s/ k; A( C/ c1 o
這次去臺灣,我留心的一個重點是觀察"傳統文化"在臺灣的留存情況。
/ B1 A4 x1 o. T2 s1 k: d三月四日是元宵節? A這一天,臺北街頭非常熱鬧。臺北市舉行了規模盛大的燈會,許多文藝團體上街表演。鑼鼓喧天,人來人往,人山人海。看當天的電視,高雄也舉行了燈會,陳水扁出席開幕儀式。南部的一個城市還燃放長達十三公里的鞭炮,創造了一個吉尼斯紀錄。$ v# f( U  |# S- @* A6 \
當天中午,我們在野柳。正好遇到野柳舉行"迎神轎"活動。十幾個穿著傳統中式服裝的男子,抬著一座打扮著花花綠綠的轎子,上面坐著一個金面的神像,一路吹吹打打,向海邊進發。同行的臺灣學者說,這是"迎神賽會",與其他地方的迎神賽會不同的是,這個神轎,要由四個人抬著,在海�遊上一圈。( \3 M- j+ z) A) D
在地質公園參觀時,恰好遇上當地漁民舉行"開漁儀式"。十數艘漁船在海面上兜著圈子,並且不停燃放煙花爆竹,以祈禱今年漁業豐收。
& w/ y% e8 j% ^7 e0 Y+ P* x在臺灣,清明、端午、中秋,都會放假一天。雖然沒有趕上其他節日,但僅據元宵節的觀感來看,臺灣的傳統節日味道確實很濃。- b+ J0 N1 d  l* l6 c/ a7 L# B& ^8 s/ w
臺灣是一個"溫良恭儉讓"的社會。"溫良恭儉讓"應該是我們傳統的一部分。在大陸,我到訪過一些原本文化發達,因交通形勢改變而衰落的小鄉鎮。比如以前的西塘,烏鎮,福建的永定,山西的幾個小縣城。這些地方的人都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待人和氣,溫文有禮,客套十足。到了臺灣,感覺也是如此。和臺灣人說話,是是是,對對對,對不起,謝謝不離口。臺灣人的文明素質較高,不僅是現代化的結果,也是"民族傳統"傳承的結果:其實,我們的祖先們從來沒有像我們這些人這樣鄙俗、冷漠、無知、"一切向錢看"。
1 T1 j/ ^! T9 X保護傳統文化,是臺灣文化政策的核心部分。
6 _. L1 b: e; `6 J做為一個政黨,國民黨是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為已任的。孫中山在與第三國際駐中國代表馬林的談話時強調,"中國有一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而發揚光大"。1952年,從大陸潰退台島後的國民黨,把" 保衛中國文化","實行民主憲政","平均社會財富"作為所謂"復興基地"建設的工作重點。其中,"保衛中國文化",又因為掃除臺灣島上日式教育文化遺存的需要和大陸文化大革命的刺激而愈為台當局所重視。當然,這一切者是在"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專制政體下實施。蔣介石的手段不外乎新生活運動的那老一套。蔣介石時代,自小學至大專院校,均講授《生活與倫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及《國民思想》等課程,冀使中國文化和道德"得以生根闡揚"。 ( @2 F4 H" e3 F( y% C8 l
雖然民進黨執政後,學校教育中"中華文化"的內容有所減少,但還是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我住的地方旁邊,就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圖書館。我曾經專程去查閱過臺灣的中小學教材。在高中階段,臺灣的學生課本�有六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書前的編輯大意說,此教材的目的,"在於陶鑄高中學生優雅之氣質,高尚之品德,並啟導人生意義,宏揚中華文化。"一、二、三冊是倫語選讀,四、五冊是孟子選讀,第六冊則是大學、中庸講讀。這一套書,基本上涵蓋了"四書"的所有主要內容。這次開會,與會臺灣學者中,也以研究探討中國傳統"心性之學"的居多。 ' P/ s1 {4 l0 C0 {% G

: U" Z; N! R8 G; q八、迷信
. B6 Z6 l: |6 O2 `4 J0 g1 U傳統文化留存的另一個重要表徵,是"迷信盛行"。
2 L" |) S& I* r* i% `4 v臺灣的電視臺,有一百多家。節目形形色色,無所不有。
; L! B6 j' f4 M: l跳到一個頻道,叫山水台。節目名"奇門遁甲斷天機"。一位女觀眾打電話進來,說自己的老公有了外遇,怎麼辦?螢幕上的"老師"說,那你就要"斬桃花","造合和"。"斬桃花"不能亂來。那些書上說的招術,比如說,把自己的月經偷偷放進老公的飯�讓他吃下去,這樣的方法,是不能亂用的,必須在有老師指導下用才管用。我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
3 |' m! G) h! a& n你先生用手帕嗎?不用啊?那麼你買一條給他用。他用了一百八十天后,你把他的手帕和你的四個角系在一起,放在他的枕頭下,就可以了。
/ I# ], J; U2 \2 ]* H至於造合和,你到寺院�找那些會密咒的法師,他們都會做。2 V; D5 T! p7 p) v. h/ G) F
又跳到另一個台,主持人正在那�大談風水。說他三年前在一個舞會上遇到鉅賈王又曾。那時候王又曾紅光滿面,身體很好。可是現在犯了事,被追捕,身體也垮了,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祖墳出了問題。
# ~9 d# f( J) D/ a, \0 N原來,王又曾家的祖墳風水很好,是"麒麟金龜穴",非常非常好。可是,前幾年,那�建了一個電塔,一下子,王就倒運了。
, V7 ^$ J% }* I第二天開會時,我和台大一位元副教授聊起這個話題。我說你信風水嗎?他說,我信。風水�其實包含著很多道理的,不過你要深入研究,才能有心得。電視上許多是胡說八道的。
( q  U3 Y( K* {( r據說,臺北的101大樓的設計中處處體現著風水原理。101的大門開在信義路上,這個方位"左青龍、右白虎、後有靠"。樓體八個倒梯形方塊的設計原型來自中國的"鼎",是風水中的"聚寶盆"的隱喻。. u; q; O  ~( A
後來到哲學系二樓,參觀他們的研究室。在公用書架上,插滿了《因果報應之理論與事實》、《甘露法雨》、《新紫微鬥數》、《新手相術》之類的書。在"無神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我,看著這些書名,總有些驚心動魄之感。
; |+ @1 o; T& x! X' I台大的那位副教授說,臺灣佛與道兩家特別流行。信佛的人,占臺灣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而信基督教的人,不過百分之三。在臺灣的行程中,寺廟是最頻繁出現的景觀。幾乎每個鎮上,都會有一座大廟。在臺北市的低收入者聚居區,"開廟如開店",廟堂和商店一樣,開在門市�,招牌上寫著什麼"姜王廟"、"王母娘娘廟"、" 同玄宮"……門前放著一個大大的香爐。同行的臺灣學者說,許多廟,供的都是亂七八糟的"新神"。比如,這一帶有一個人死了,後人夢中遇到他指點什麼事,很靈驗,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就信奉起來,給他蓋一個廟。這些廟,現在許多演變成了非法斂財的地方。 ( @+ a- C& P8 h1 H. i  [4 N

  x9 I# f" D5 t" s" l6 R九、電視政治7 m) Y4 o& c5 R' ?
在其他場合,臺灣人都是那麼"溫良恭儉讓",女人說話嗲兮兮,男人都有點娘娘腔,文明得有些"文弱"。只有在有關政治的論壇上,火藥味實足。0 P; p6 C6 i- ]3 U. Y
臺灣的電視乏善可陳。那些濫得不行的綜藝類節目對大陸人來講一點也不新鮮。因此每晚只好鎖定在政治類的節目上,聽臺灣人在電視上唇槍舌劍。
* T1 D# [/ L. F( H4 b+ ~# t- h; V好在這樣的節目不少。在臺灣的那幾天,正好趕上"中正紀念堂"改名。四五個頻道長篇大論地討論這個話題。有一個頻道的節目名就是"有錢改名,無錢為學生提供營養餐",意思是說,民進黨在臺灣開展的正名運動,浪費許多台幣,卻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 d' d9 n+ @2 W8 F  R# o! J
請的來賓中,四分之三的人都是反對改名的,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支持。反對派呈一面倒的壓倒之勢,對在坐的民進黨政策會副執行長極盡嘻怒笑?之能事。這位副執行長連話都搶不到,十分可憐。
# g6 R0 w. Q4 N這位副執行長好容易搶到發言機會。他說,要把"蔣廟"改掉,是因為這是一座象徵"威權政治"的建築,建築理念充滿專制精神。
/ V0 H, e& F. V# z, V; _旁邊的一位民意代表馬上攔住說:"胡說!現在的'總統府'不也是威權政治的建築嗎,要知道,那是日本總督府啊,為什麼陳水扁還住在那�?還有臺北的許許多多建築,這個部那個部,不都是威權時期建的嗎?你們都要改名嗎?你們這樣做,到底是為了轉型正義,為了臺灣前途,還是為了台獨?"
6 c* k. x/ Z* a+ R8 Z: J; A那個戴眼鏡的民進黨說:"所有這些威權時期的建築,都應該改名。因此,黨內的主流意見,是遷都,遷到中南部去,把臺北的老建築進行統一規劃,取消它們的政治功能,代以文化旅遊功能。"! t! u, |8 q/ }; d8 E  C
民意代表又打斷他:"純粹放屁!遷都?遷到中南部?這明顯是為了選舉。中南部是你們的票倉,你們提出這個建議,不過是為了討中南部的好。你們只說中南部,讓每一個中南部的人都感覺他們有希望成為首都人。中南部有那麼多城市,為什麼不明確說要遷哪一個?"
! o' a3 F" G1 e打進來的電話也多是反對改名的。有一個觀眾說:"你們要拆蔣介石的廟。請問,如果不是蔣介石來臺灣,是毛澤東來臺灣,有你們民進黨嗎?"! }; ^6 w' V' E( ?
那個民進黨回答說:"為什麼總要別人來呢?為什麼不是我們臺灣人自己管自己呢?"5 N6 z) l8 x: a3 @
又有觀眾打電話進來說:"如果不是蔣介石帶來那麼多美元來,臺灣的經濟能發展得起來嗎?蔣介石也不是一點好事沒做嘛!你們是數典忘祖!"
3 i! W. f$ a* M& i看臺灣的政治類節目,一言以敝之,就是"百無禁忌",談什麼都可以,怎麼談都可以。越是老百姓,越是民意代表,越是要罵人。越是罵,越是激烈,越出驚人之言,就越受歡迎。 ( r( o  d3 u) c/ T6 E
估計臺灣人的這種政論風格還會繼續一段時間。從長時間的威權統治下解脫出來,物極必反的"反威權"的心態正盛。長時間不許開口後, "嘴癮"現在正濃。這也是臺灣議會打架風盛行,"政治亂象"不斷的一個原因吧! 4 Y) P/ Z4 P1 O1 w
& l- z' e* M/ w( }, Z( ?. z+ O4 }
十、優越感6 f2 I; T7 \; Z9 M
雖然彬彬有禮,但接觸時間一長,你會感覺到臺灣人身上的優越感。$ `3 |- W* [4 v9 I- G- L9 [7 g
他們的優越感,不是建立在經濟上。他們知道,大陸的發展速度遠高於臺灣,大陸的富豪們,出手遠比台商氣派。
+ B9 q* x/ y2 o' L幾乎每一個臺灣朋友在和你聊天時都會問:怎麼樣?看到電視上打嘴仗了吧!臺灣人就是這樣,什麼人都可以罵,什麼事都可以批評。所以,臺灣那些官員,當得很累啊!) n: O! q/ }, U$ I0 v
一位台大的教授對我說:"你們大陸的學者,什麼都好,就是有一點,太關心政治。成天關心國家大事,見了面就要和我聊馬英九和陳水扁。學者嘛,把學問搞好了就行了,管那麼多幹嘛。"
6 x) C9 E& |  c1 o, y我說,這是很自然的。因為在大陸,政治仍然決定一切。
1 f8 \4 R8 [' M* f台大教授說:"臺灣政治對社會的影響力其實是很有限的,比如,政治是管不到大學的。政府只負責給大學拔款,別的,什麼都管不著。在臺灣,一流的人才都不在政界,而是在商界和學界。其實,一個正常的社會,學者只要做好學問,商人只要做好生意,其他的都不用他關心。" 7 Y) R) f( P0 g0 _
他的聲音�透著某種自豪。
/ }& B" g' u0 V( S  s; Z: X7 d
% t9 \/ e3 I/ F" S十一、陳水扁和馬英九
4 p  D9 S  B& b* \在臺北,我遇到的學者對陳水扁都沒有好感。人們普遍認為,他不過是一個權力狂,為了謀取選票不擇手段。) R0 t8 o" X8 ^% {. {
不過,在高雄,到火車站接我的朋友的朋友卻激烈地為陳水扁辯護。這位朋友和朋友說,所謂陳水扁的貪腐案,性質和馬英九的特支費案是一樣的,都是制度上出的問題。在這些特別經費,大家原來都誤以為是津貼性質的,所以才會用於個人消費上。
4 m! E2 H, A5 c/ O( v5 B- H) e談到禮券案,他說,禮尚往來嘛,朋友要送陳淑真東西,又不知道她喜歡什麼,就送些禮券啦。
, s% H0 ]- b( E$ u! V+ ~我問他,陳水扁任內,經濟發展乏善可陳,民生領域問題很多,這總是他的敗筆吧?0 e, a$ E3 r. s7 u% H3 b! z3 W
他說,經濟問題啊,他有許多想法,做不到啊!國民黨在國會和他搗亂啊!
: D" n5 U6 S$ D$ k" x" g我說,國民黨控制國會,是陳水扁第二個任期內的事。第一個任期,國會是聽他的啊! 1 Q, J) j/ ^& z- I. {' ~
他想了想,說,陳水扁剛上臺那陣,基層權力還不在民進黨手�,他想做事,做不了
$ n1 v4 z) ~: Y; \0 ]啊!似乎陳水扁毫無過錯,所有的問題,都是環境和他人造成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深綠的典型心態。
0 b3 E  d3 E' s2 }( {臺灣的政治地圖是北藍南綠。收入高、教育高的人集中於北部,他們認為國民黨是一個有執政經驗的成熟大黨,而民進黨從上層到下層,素質都很差,除了搞選舉,一無所能。一位教授曾這樣和我說:"陳水扁,不過就是一個本科生嘛!" - ?7 c+ f9 u- h/ N
"兩低一高"的農民、"本省人",南部居多。"年齡高,學歷低,收入低",他們是民進党的主要支持者。他們堅定地認為,民進黨是從民眾中出來的,是和民眾心連心的。( J8 d( @0 V) N! q/ t& t. D% w
他們認為,臺灣的困境,都是因為大陸的"打壓"才造成的。民進黨要搞台獨,要制憲,都是基於"臺灣人"的根本利益。而那些國民黨的外省領袖,關鍵時刻,是有可能"出賣臺灣"的。
' W6 |  Q! x" X1 b政大的一位教授曾不屑地說:"民進黨執政這麼些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最受傷害的就是支持民進黨的人。可是,他們還是聽信陳水扁的。為什麼?因為他們沒長腦子,沒有分辨利害的理性,只會受意識形態催眠。"( J9 ]) {, f/ D/ G$ v
民進黨搞民粹主義,搞族群分裂,盡顯民主的弱點與漏洞,這是我接觸的臺灣學者對臺灣式民主的普遍看法。誰掌握了用意識形態迷惑老百姓的技巧,誰就可以獲勝。他們說,這種讓人無可奈何的"臺灣式的民主"讓他們對政治不想過問。然而,即使如此,他們也認為,最壞的民主好過最好的專制。畢竟,一切都被放在了陽光下。畢竟,他們相信,臺灣人交了學費後,總會明白過來。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的動作,是要付出時間和代價的。
& }; g/ W: O. Q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臺灣的學者大多數對以清廉自持的馬英九也沒有什麼好感。政大的那位教授就說,馬英九才具平平。如果做一個大學教授,或者是一個律師,會做得很好。可是搞政治,他缺乏魄力,也缺乏手腕。臺灣需要的是蔣經國那樣有大心胸的領導人。至於王金平,只不過是一個政客,而不是政治家。
, n3 d# q. j2 l另一位學者則說得更極端。他說,國民黨是一個帶有濃厚封建氣息的政黨,他們的領導人,是要靠上一代提拔的。馬英九就是這樣被提拔上來的。這樣一個政黨,是期待聖人賢王的,馬英九就是要做這樣的道德領袖。其實,一個民主社會,是不需要道德領袖的。誰也不可能做一個完人。
# o" y4 j" A  |9 P, b' [2 X
, ^9 z. g) L! p6 M- e十二、統一與分裂
: r6 b. J4 n% z從臺北開車出來,不到半小時,就來到了臺灣海峽。大海波濤不定,海風挾來濃重的海腥味。曾教授指著西北方向說,那�就是福建。極目遠眺,似乎可以看到些什麼,當然,這一定是錯覺。: ?8 k/ r& ^: X  p
從臺北出發,只需要四個小時,就到了臺灣最南端。站到高雄港邊,眼前仍然是一片無邊無際動盪不定的浩瀚蒼茫。* j7 R8 Y, |9 w
站在臺灣這片土地上,你不由得會產生一種無可名狀的孤獨感。這片紡綞狀的島嶼,太狹小,太孤單。( Y2 ]5 T) S2 m( E1 P( B
每一個大陸人和臺灣人坐到一起,不可避免地談到一個話題:"統一,還是分裂"。
. `6 [" x9 ~5 g; U9 ~$ h0 _5 S8 Z輔仁大學的一位學者,自稱站在"理性"的立場上,對"大陸觀點"和"民進黨觀點"各打五十大板。他說,統一還是分裂,要從"利益"這個角度出發。
7 U* J7 H- R0 I( u" ^5 O大陸人往往認為,統一是先天地,不需論證地"好"。民進黨人則認為,"獨立"代表了"正義"、"真理"、"進步"。其實,統一不是天生的好,分裂也不是天生的壞。不應該帶意識形態色彩去看問題。臺灣人考慮問題是現實的。讓他們選擇統一還是分裂,他們只會有一個考量標準,那就是對自己有沒有利益。
: q9 T! p/ E& R1 H6 z6 `% j統一了,大陸的經濟資源、文化資源、社會資源,會更方便會順暢為臺灣人所用。兩岸交往成本會大大降低。唯一的阻礙,是政治。臺灣人的政治理念和大陸差別太大了。臺灣人認為,民主政治才是可以信賴的。其他政治類型的不穩定性太多。由其他政治類型的政權所做出的承諾,臺灣人不敢相信。+ S9 j7 E( o, ^" x  G3 Q
因此,如果大陸實現了政治民主化,腐敗和權力濫用現象得到控制,國家發展的道路可以明確預期,地方自治權利得到保障,臺灣人是願意統一的。! y6 X7 z9 t% ?9 x
在高雄,我和那位支持民進党的朋友的朋友也談到了這個問題。出乎我的意料,他的看法居然與輔大的教授基本一致。當我問及,如果將來大陸實現了政治民主,臺灣人願意不願意統一時,他居然連想都不想就答:當然願意。
2 V( H) b& Q3 n, p1 s2 ]5 K他說,用屁股想都會知道,大陸那麼大,如果政治再民主了,對臺灣當然有吸引力,為什麼不統一?畢竟,我們的祖宗都是從大陸來的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07-9-10 08:53: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jiming 的帖子

讓我補充一下這篇文章的背景。
: _# {, g9 S7 d+ y+ O作者張宏傑係渤海大學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該文原載《同舟共進》2007年第6期。. e/ D. ~6 P" D" x# m% @9 t, l2 Y% W' d6 V
在台灣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該書由聯經出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3 12:40 PM , Processed in 0.1205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