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8397|回復: 1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求助] esd管衬底接触的疑问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9-7 13:50: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fab提供的ESD管版图见附件,右图为什么不允许使用?有何道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申請會員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2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09-9-10 16:14:20 | 只看該作者
这个有点怪!以前见过,但不理解为什么!, s, m, p) P4 M$ n; Y7 o, P$ ^
几年前还特意采用右边的方式,产品也没有出什么问题!
3#
發表於 2009-9-10 16:16:32 | 只看該作者
还有这个和一般认为的合适的做法(也就是采用右边的)有很大的不同!期待之情朋友解答!
4#
發表於 2009-9-16 16:00:58 | 只看該作者
我感觉这两种方式是在考量sub的寄生电阻,我之前一直选用右边的,效果很好,现在用的一个工艺就是左边的模式,所以应该主要靠量Rsub
5#
發表於 2009-9-16 18:17: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的帖子

是啊,照理说右边的Rsub小,应该更好啊!
6#
發表於 2009-9-16 18:18:54 | 只看該作者
所以很奇怪,为什么要人为制造出Rsub大的效果呢?
7#
發表於 2009-9-21 15:37:18 | 只看該作者
我想是因為它要確定有大 Rsub,方便這個MOS snap back 從而discharge ESD....
1 w0 w! v+ p# n: E* y4 m0 Q如果Rsub太少,這個MOS 便需要較大的substrate current 去trigger NPN....有可能NPN都還未turn-on已被ESD打死

評分

參與人數 1感謝 +1 Chipcoin +1 收起 理由
semico_ljj + 1 + 1 谢谢

查看全部評分

8#
發表於 2009-9-24 15:12: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的帖子

Rsub小不好的,像7#说的一样,Rsub太小需要很大的电流trigger npn,所以这个时候希望Rsub会大些,我用过左边的,也用过右边的,左边的是在sub电阻很低的工艺里面用的,右面的是在sub电阻较大的工艺上用的,我也看到两种结构用在同一个较大的sub电阻工艺上的,一样的没有问题,如果想验证那就只能做实验了

評分

參與人數 1Chipcoin +1 +1 收起 理由
semico_ljj + 1 + 1 说的有点道理!

查看全部評分

9#
發表於 2009-9-25 11:5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的帖子

说的不错,有些道理
10#
發表於 2009-10-17 10:49:05 | 只看該作者
太好了,学习了!; N7 E, N# B5 m" E5 w
我之前也一直弄不明白,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了!谢谢!
11#
發表於 2009-10-30 09:47: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的帖子

同意   是Rsub的问题   " H6 i$ Q7 Q4 h) k1 W
同种工艺中左侧Rsub大于右侧     
* |" x4 |/ L  f; d# T& U之所以不建议采用右侧结构是因为左侧结构中Rsub的差异会增多寄生结构开启机会2 @: Z# b0 n8 |/ P* i1 I
即当寄生npn结构只有一个或少部分开启时  较大的Rsub会使后面的结构也有机会启动
' }5 Z$ P. v( {不同工艺直接的差异还是有的   比如hhnec的就不允许做右侧结构
0 C7 l: P' Z# m- [. Y/ K( a而tsmc等工艺中就无所谓   两种都很好
12#
發表於 2010-3-30 10:36:59 | 只看該作者
13#
發表於 2010-9-14 12:51:28 | 只看該作者
大家都来说一说。。。
14#
發表於 2010-9-20 22:30:09 | 只看該作者
我想是因為它要確定有大 Rsub,方便這個MOS snap back 從而discharge ESD....
5 g$ S3 D! t/ v3 X6 u0 A; D) N如果Rsub太少,這個MOS 便需要 ...
6 c# X9 V$ [7 q. g& H2 c* e% hritafung 發表於 2009-9-21 03:37 PM

+ q/ g- \# b0 g0 ]9 c1 m& ~7 l" \+ e. c
比较赞同该说法,右边的Rsub会很小,雪崩击穿后需要很大的电流才能让npn的base级开启,如果Rsub大的话很小的电流即可开启npn,右边匹配没有左边的好,同样多的finger右边会比左边长很多,
7 ]5 u- ^! T3 Q7 ~  A) V有可能由于匹配不好,有的finger已经进去snapback了,有的finger还没有开启,导致局部电流过大将IC烧毁,不过如果用左边的方式,最好还是要有ESD implant,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finger同时导通,
  `& r) K+ B. n5 t# @. j1 q要不然也是有局部导通烧毁IC的可能性.
15#
發表於 2010-9-24 23:09:30 | 只看該作者
我個人的認知是layout matching的因素& p; O: G9 v7 u# `9 j# \
因為ESD device是要charge/discharge掉大電流,若採用右側的layout方式,各個finger的turn on時間無法同時啓動,這樣子會讓ESD device容易局限在某幾個finger,如此一來容易造成局部ESD device被damage的可能性大增
1 A5 `# t: k$ h若是採用左側的layout方式,則可大大降低局部導通的issue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 09:29 PM , Processed in 0.1395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