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3238|回復: 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明基案的省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3-15 16:54: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林玠洲之進行式部落格- a7 Q1 C8 L% H2 M8 H) t
http://tw.myblog.yahoo.com/james763832/article?mid=766&prev=774&next=757
# D. v2 l( u, q! Y3 J7 I/ a
. @: `3 D$ H3 o2 q5 ^6 S! M一定很多人認為施振榮先生眼光有問題
5 T# s& ~# I" G) D/ D, b+ ]- [! I! B" U" w0 }$ P4 q
挑李董當領導人
. ]4 L. }( ~  w+ d# q5 T% _5 H- x, U- H+ R+ M: s
我認為其實不然1 o& V, N. J- {: |: D

7 u& W1 r, H' f2 h; v因為那宏�成為世界品牌又怎麼說?
! a( }5 G6 W& p: v, t. U$ d) u! h6 m7 s9 U
而李董投資眼光有問題?且用人不當?
5 y7 r4 H( [. F7 }- Y/ h
( w8 O: [, ^! M5 |我認為也不然!0 h2 [1 i# X& x: A0 w
0 |5 ^/ d, M: [" g5 Y  ~  J
因為他也是友達董事長!友達之好舉台皆知9 a: T7 R* y" O+ F9 e* b
, J% d! i9 P' Q1 ^
5 y! H* ?( {& ^4 t" b' V3 Y/ D! O
我認為真正的問題出在一個真理
# M4 S% ?$ M+ h6 V$ q0 x" a. W
9 e" u4 J: s2 ]) i) g' E0 A) b- a- \( T如果不是神!絕難兩視而明!三聽而聰!5 C8 z" T$ h2 H) u- `. x
/ J0 K, m% l$ t6 U
李先生就是身兼明基和友達的董事長
% C5 `" q/ M& X, O9 o6 T: b6 J2 c
0 n% [/ J9 o2 b+ u一重於品牌!另一重技術!
, L% ?2 x9 f+ q2 Y4 t
( H. W$ c& n: X7 S" u2 H怎能兩視而明!?????
  T% }# O: Q: O: W% I. H4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h6 z" l& T/ ]( q1 b
明基案尤克用收押 桃檢續釐清股票出點和決策4 z& E! c% X( |- y; w; D) i, C) J7 n+ L
更新日期: 2007/03/14 11:19 $ C3 O4 O! `# c$ b
- U' Q& f3 ^. a
(中央社記者邱俊欽桃園縣十三日電)明基電通公司九十四年間併購西門子公司時,疑似出現持股出脫異常,桃園地檢署漏夜偵訊公司高階主管,財務副總尤克用遭法院裁定收押、前財務長劉維宇新台幣五百萬元交保。桃檢襄閱主任檢察官張進豐今天表示,未來幾天將進一步釐清當初明基股票異常出脫的時間點與公司決策過程。
& G# L1 @7 f) M, g# u/ A% X3 @! z
. b* P/ S5 S8 U7 \) N張進豐上午表示,檢方日前釐清資料中發現,明基併購西門子後財務吃緊,隔年財報前,股價異常下跌,明顯有內線交易之嫌。
9 W3 I3 `1 O6 T
, {" e& t$ w; [他說,被約談人員的供詞前後不一,彼此說詞也有許多疑竇,為防止串證之虞,聲請羈押尤克用。
. X5 n% t) [5 h1 \: |5 O
& c# x. S- L# b, }& X; @桃園地檢署檢察官昨天下午兵分二路前往股票上巿公司明基公司搜索。檢方指出,明基在併購西門子公司後,由於財務吃緊,在九十五年三月公布財務報表前一個月,出現公司六、七千張股票異常出脫,全案經由金管會發現後,移由檢方偵辦。
' i5 |$ L+ _% \4 Z! m  q
1 N" J# U+ [" F桃園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廖江憲昨天指揮四十位檢察事務官和二十位的刑警,前往明基位於內湖和龜山工廠搜索,並約談相關人員,以瞭解明基公司是否涉嫌內線交易。2 C2 Q5 f* q  h5 P! ?1 S  A5 m& y

( f* c$ n1 N1 D5 e( g" R檢方除帶回相關帳冊、電腦外,也在晚間約談財務副總尤克用、前財務長劉維宇、會計經理劉大文等三人,經過漏夜偵訊,尤克用在今天清晨遭法院裁定收押、劉維宇新台幣五百萬元交保;此外,劉大文以兩百萬元、其餘三名人力資源處的職員分別被處以十到二十萬元交保金。96031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9#
發表於 2007-4-30 17:48:34 | 只看該作者

工程師們一定百感交集?領到股票時感同身受?

科技業幫員工保管股票問題&內線or自肥?
3 Q  t  m- u3 {# O. q8 ?  T& X' TLinda 分類:政治經濟  2007/04/10 13:08
; _# h, E- I1 t+ Y! }6 j
+ N6 S: f1 w' i, T: n
. d7 o+ y! R% F7 [
- e2 r6 ~: \' c( C$ B( T9 a. _2 S& K& N. j" [% }" U# J
之前明基內線案,沸沸揚揚,說穿了,其實就是處理員工分紅股票問題是否是「內線交易&大股東自肥」案所引起。: _( d: D2 n  @& i0 [# n

) u0 ]$ J# b2 Q7 p$ Y4 m* ]台灣科技業處理員工股票的方式不一,但很多都是採「明基」的方式_利用人頭戶,於是這部分讓有心人士很容易利用灰色地帶參與分紅>>>>我想這點工程師們一定百感交集,領到股票時感同身受。, Q" ?: ]. A# L; q- [* s0 P- g8 \
6 e, \0 `: |9 |' ?) @& r- p) _# N
我對於科技業員工保管股票的方式,感觸很深,主要也是因為看過了一些財團利用財務操作&公司作帳等在資本市場獲取巨額利潤的案子。  Z# @6 r6 P% c# n# f8 H& _* F
所以說,在選擇所服務的公司時,一定要選擇「正派經營」的。. j8 n" [# |& f) Q1 l* Y
9 h$ l$ _' j- A8 V! M* T9 D
企業幫員工保管股票的方式,大致上有三種:員工持投信託、公司集中保管(指定帳戶)、公司集中保管(集保戶)>>>如果公司本身是在海外IPO,那麼細節又會有點不同。
" B# D/ Z0 I, Q7 L) E" G; r+ h4 `. I: }8 s! Q) }, W) p/ U6 M* c
你的公司是在哪一種?你的權益知道有多少???
8#
 樓主| 發表於 2007-4-19 12:20:27 | 只看該作者

雖然很多電子新貴的財富是靠工作努力得來

進言集-產業內線交易與掏空案不斷 惡行充斥" W: M& a: R& l% l' F, }
改善積弊要靠嚴厲執法與內部規範意識覺醒
# l) n7 G- R5 n3 G* J( I--------------------------------------------------------------------------------. p9 A* e/ S2 x  w; P* S
2007/04/18  魏東陽╱台北# m  u6 G4 u. W" j" o) P0 r2 O% a
http://www.digitimes.com.tw/n/article.asp?id=0000047610_B506WW7KH90V0NO129K4H
, o; e: v5 d+ G  i* c
" P6 d. e! H1 c, L' Q; f引言:電子業一向自負,也有本錢自負。他們賺全世界的錢,所以不必發展綿密的政商關係 。和許多傳產鉅子比起來,電子大哥也確是形象光明磊落。但是想不到對內線交易的態度輕忽,賠了多年累積的形象。
% W% ]+ L/ V1 n& }& _7 I9 _9 D6 \2 u
7 n' \8 C, E8 L$ s# H- f: u英華達高階主管及親朋好友渉入內線交易案,可說近年來最讓人感到意外的一樁。連同明基,兩家一向形象不錯的公司,陸續爆發違法事件,加上金管會所言,還有更多案子將逐一移送。事態發展至今,讓曾經自許為台灣產業代表的電子業,像是遭到沙塵暴一樣,蒙上厚厚一層污垢,不再得到眾多投資人的信賴。( M  y7 m5 X; ?1 p& C
* ]+ r% X& {. W; a1 z5 y+ p
論及內線交易,坦白說,台灣股票市場99%的上市櫃企業,內部都有類似的嫌疑,差別只在主觀上做的過不過分,或客觀上有沒有人檢舉導致遭到起訴。
- }) u2 z$ C9 K$ L$ _+ O. H4 N0 M
" c4 A3 P/ e9 ^" O- ~# G1 D  ?主觀的部分可分幾個方面說,首先是企業最高主管或實際負責人個人的行為。很多老謀深算者,會成立私人投資或財務管理公司,所有股票交易透過這些單一目的公司,在股市交易。也有透過轉投資的子公司,以互相持股方式,進行股票股權的「調整」。或者設立境外公司,以外資名義進行股票的交易。所有這些方式,都可能利用負責人對公司狀況的掌握,進行股票價值的調整。; s4 `1 P& @3 D' A' l5 g$ {; o
  T; E1 _% E* a: ?5 n! V
內線交易處處可聞
, ~! f# u( \+ r0 Q; d. n' y
. j# T: ]4 n( Y! `- k. n" [8 ]- w3 g合不合法?嚴格說來,仍然是構成內線交易的罪名;但很多案子會以節稅或以少量、穩定、長期的方式,及法律許可的範圍內進行。只要做法低調,不要引起投資人的不滿,大致上都可安全過關。: G% ?6 T$ u" Y& @0 {
' _' B( ]2 Y/ M
經營者有資金及管理決定權的雙重優勢,低調的做,細水長流,永遠都是股市的贏家。但不具備這樣條件的高階經理人呢?或是不具實質經營控制權,如專業經理人或僅具備部分實質控制權的專業經理人,還是可以利用法律許可的申報方式,進行股票的調整。至於副總、協理、處長級的經理人呢?當然也一樣。
0 n, l2 s# t# m
; z" N9 S2 B& t$ W: b會不會跨越法律紅線,差別在於職別與貪不貪心。職別決定能獲知多少公司的重要資訊,職級愈高,知道的愈多,範圍愈廣;利用職務上得知的重要訊息,又嫻熟基本法律常識者,的確可以從中得到利益。其次是心貪與否,是否急著利用一次或少數幾次機會,攫取鉅大的不義之財,或是惦惦吃三碗公,就成為是否會跨越紅線的基本判斷。
3 K( R( W: N6 I' |. c
2 E2 l2 _( D& m最近一、二年,全台上億元的豪宅熱賣,科技新貴是買家的主流與中堅分子,雖然很多電子新貴的財富是靠工作努力得來;但實際上還是有少數是從灰色地帶或跨越紅線得來。
* x; g. H: ?; L6 ?) t9 e" C$ m% C
; _2 N6 _! A  ~更多案件爆發不令人意外
' l- D6 t" J. ?+ K8 F" D+ j
; g6 y. y! p( E* v9 @- _- w為什麼電子業這麼流行內線交易?為什麼像英華達一樣,渉及內線交易被約談的人數會超過20人?還有,為什麼金管會會透露還有幾10個案子待辦?未來爆出的案子,遭約談的人數是否會超過英華達?從電子業過去的生態與公司內部對內線交易的認知看,筆者十分不樂觀...
7#
發表於 2007-4-18 07:26:07 | 只看該作者

海外員工分紅 恐成七傷拳

分析》海外員工分紅 恐成七傷拳 【經濟日報╱記者 陳雅蘭】 2007.04.17 03:54 am
; h9 q  X" T8 k9 g+ g" v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3806606.shtml
9 s' \  s, x' i' ~3 H1 j" Y# v  
/ X! w7 ~% F9 r  e' M; E, ^台灣的員工分紅制度由來已久,成為台灣電子業求才、用才、留才的絕招,也讓優秀人才看上「財」而為公司賣命,早期更因此創造不少電子新貴,形成台灣一群薪水中上的階級,可能賣一張股票就能買一棟房子的奇特現象。
( Z4 x  I7 f) ^& o
. \2 t. P, @6 ?1 E員工分紅股票是哪裡來的?上市櫃公司依法可以有保留盈餘,並提撥一部分做為員工分紅配股,無論課稅的規定如何,這筆錢都來自於本應分給股東的盈餘。因此,這筆發給員工的紅利獎金,就像是股東犧牲自己的紅利,另外發給員工紅包,既不列為人事費用,公司也不花成本。* h6 X/ C9 @2 n& ~9 c4 M* b
1 v5 D$ `7 j8 O5 l
這樣好用的員工分紅,遇到了海外員工,尤其是無法在台灣設立帳戶的大陸員工,就變成看得到卻吃不到的「肥肉」,於是許多台灣科技業各展神通,例如以人頭戶集中管理,再以內規訂定變現的辦法。
' _* \# h) {% x7 t* x7 }3 G: I: e- c9 o+ a" L7 d1 L0 J! I
無論是追查中的明基或英華達內線交易案,都意外引出海外員工分紅制度的問題,在現行法令欠缺明確規範,不論公司高層出發點是否為善意,最後都可能成為「七傷拳」,傷到自己要害。
6#
發表於 2007-3-25 08:19:05 | 只看該作者

搏生機∼明基董座李焜耀 信用存摺還剩多少?

今周刊╱搏生機∼ 明基董座李焜耀 信用存摺還剩多少? 8 @7 M; M) g" p  B
2007/03/21 14:46 文╱今周刊記者李書齊、林哲良、陳永嘉 2 R, T0 D/ Y- Q! G
http://www.ettoday.com/2007/03/21/185-2070244.htm" L1 ~9 w/ K& p) i7 k, C$ p! u
: |1 q$ U1 E% O' P( i
如果信用像一本銀行存摺,明基董事長李焜耀的信用存摺還剩多少?是正數,還是負數?李焜耀一手建立的明基、友達集團會不會也隨著他的信用一直遞減,而失去股東與員工的信任?從購併西門子手機部門失敗,到這次爆發明基高層涉嫌內線交易案,李焜耀的公司治理能力與個人誠信,正面臨最嚴酷的考驗;他該如何奮力一搏,為自己及明基殺出一條血路? 6 E5 L+ P" Z0 u$ M. [

: J" C3 w( x9 V6 q) G2 {, m三月二十日早上,明基董事會在內湖總部召開,董事長李焜耀拿出二○○六年的結算財報,由於購併西門子手機事業失利,總計大虧二七六億餘元, 每股稅後虧損十·七八元。明基成立二十三年迄今,這是最難看的一張成績單,李焜耀起身向所有董事深深一鞠躬,神色黯然地表示要請辭董事長,以示負責。
) U$ ?$ j5 N) i8 _; f
5 A' X4 v+ x2 S& s4 t雖然明基董事會中,包括施振榮在內,均不同意李焜耀辭職,並希望他能夠堅守崗位,盡速達到轉虧為盈的目標。不過,董事們都很清楚,李焜耀的真正考驗,已不僅僅是要讓公司賺錢而已,現在的李焜耀,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捍衛自己進入職場三十年來,最重要的人格與清白...
5#
發表於 2007-3-25 08:08:00 | 只看該作者

員工分紅配股見不得光?

員工分紅配股見不得光! C2 `: j0 t6 l
臺灣蘋果日報 - 2007年3月20日/ ?" r6 g# f9 [& S
# f4 ~" T# x" E. R
自從1980年代政府發明全球獨一無二的產業租稅大紅包,允許電子公司以面額10元計價,派發員工年度分紅配股,加上《產業升級條例》等超級租稅優惠,台灣電子業像打了類固醇,以超低價搶單,大幅成長,橫掃全球無敵手,令舉國上下沾沾自喜。李國鼎先生被媒體大力吹捧,幾位 ...0 l7 V" M. m( p* S% j4 u* |4 A

( }+ h1 b' X: L7 m% F1 p) E) y* T[ 本帖最後由 jiming 於 2007-3-25 08:14 AM 編輯 ]
4#
發表於 2007-3-25 08:07:21 | 只看該作者

施振榮公開信 員工分紅制度 不夠完備

【吳筱雯/台北報導】 2007.03.21
& E1 D) C. Q7 N- I6 Chttp://news.money.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01+122007032100522,00.html( M: l( ?" J1 _
7 U7 \3 b/ {! ]0 J. q( |- }
    為了表達對子弟兵的支持,泛宏�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昨日首度針對明基遭檢調搜索一事,發表公開信。施振榮指出,員工分紅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成功的關鍵之一,不過現行法令不夠完備,要在法令與企業留才的實際需求找到平衡點並不容易,明基可能就是在這過程中引起檢調調查,目前一切結果靜待司法調查。
# m0 L6 }0 N, A' Q& N$ a) t$ o7 g
    施振榮在公開信中表示,現行員工分紅的制度以獎勵員工過去的績效表現為主,但員工常在拿到公司的分紅配股後,就因同業挖角或自行創業,引爆一波離職潮,現行制度未能在公司「留才」上著力。也因此,現行員工分紅的法令不是很完備
: i. ?2 k+ ~' i$ ?! L1 @/ S  l& ?- O8 i: R2 [; h
    施振榮表示,這樣的想法,曾與科技界先進交換過意見,並獲得大家的認同,施振榮並再次向大家保證,公司經營一定是站在股東與員工的長期利益做考量,追求企業的永續經營
3#
 樓主| 發表於 2007-3-22 12:36:52 | 只看該作者

原本可能是專注於研發的工程師...

進言集-金融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何其多? ( x" h- l! i$ L& @3 h  p
企業最高主管應瞭解誘惑並避免主管員工涉入  2007/03/20 . i! [4 \/ p; `0 ?0 \" r
http://www.digitimes.com.tw/n/article.asp?id=0000044395_B5U3A246HZ8MZX362FJQ1
% J/ H! L5 X8 G3 h# R1 N; \  8 X2 ]* N' J* w! L* [7 J
明基與力廣因可能涉及內線交易,多位高階主管遭到檢調收押或約談。金融證券市場涉及金錢利誘,內線交易遭到調查的事件從未間斷。為免辛苦建立的企業聲譽毀於一旦,企業經營者不僅要瞭解市場的誘惑,保持距離,同時也要設法讓經營團隊與員工瞭解,從內線消息得到利益不可取。
' G/ C2 n% R' P; `. r- p3 k+ l# v$ N8 \% w* T
日前與一位在金融證券市場有多年經驗的朋友討論最近發生的金融事件,所謂內線交易,要看所定的範圍如何認定。他的結論很簡單,從廣義看,任何一家公司的股價,只要在公布重大訊息前,有明顯且不合理的波動,存在內線交易的機率至少有一半...6 T: k4 V3 ]3 X, ]4 ]

- }/ ~" a2 v6 f, y' Z7 e電子業因為產業與產品別複雜,且景氣變化快速,擴充的速度快,加上多屬代工,接單或被取消訂單的訊息,市場幾乎每天都有所聞。因此成為特別容易滋生內線交易的溫床。電子公司的經營團隊如果沒有適當的約束,很容易就會被內線交易的短期利益吸引,一個不慎,就會出軌。. N# ?& u+ A; p/ G+ M9 E2 k& \
/ s+ Z9 T* T( ^& ^2 O
20世紀80年代,電子業上市櫃公司還不是台灣股市的主角,因為那時很多投資人還搞不懂電子股及電子產業,加上法令不周全,電腦化交易的紀錄還很原始,所以內線交易的案例不多。90年代中期以後的大行情,2000到2001年的網通股崩盤,不僅吸引很多外資,也吸引了很多過去不敢碰電子股的市場之狼。在這段產業上市櫃公司家數與規模同步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很多投資人與電子產業的經營者與員工,學到很多經驗與知識,其中包括好的與不好的,合法與不合法的,內線交易的情況也就愈來愈浮濫。
% J. ]# G) x, \0 i8 O% |( a0 k1 j5 _" h) A5 X7 M  J; N
當員工分紅配股制度成為電子產業的成長紅蘿蔔時,固然創造了很多電子新貴,但同時也讓新貴嚐到財富的滋味。原本可能是專注於研發的工程師,如今都知道如何選擇有潛力的公司與產品。
" @2 u/ B2 m) J* ^' F
8 s7 u# l. |8 G% D證券知識累卻引入歧途2 V* f7 O. r2 n' X0 K3 C, T

- l2 f' T7 _2 P  V更有甚者,很多上市櫃有年、規模愈來愈大的公司,因為與法人往來累積的金融證券市場經驗與知識,其經營者或財務主管更易挾著資金、關係企業與法人網絡,從事大規模的市場操作。這也是為何當明基與力廣事件接連發生時,很多證券市場的人便揣測,可能有更多的內線交易案後續會被扯出來的原因。
7 C; Y( X. B8 Y  I, o: {6 l
: W9 I0 D# w: z1 O/ o, n- E/ T每個人都有學習與仿傚能力。我們可以簡單地推斷,如果一家企業的經營者能夠自我節制約束不利用內線交易獲利,其所屬經營團隊通常也不太會或不敢太冒進,其餘員工當然更不會如此。但若經營者挾其特別優勢,利用內線交易獲利,再怎麼包裝,外界還是會有風聲傳出,企業內部也一定有人知道。至於是否會出事,則沒有人敢打包票。; ^, ]' q' s3 T! H
# U/ _1 U6 H. [7 C2 @) ^2 Y
企業該不該防範內線交易?最根本的還是看經營者貪或不貪。經營者不貪,欲要求整個公司避免內線交易的陷阱就比較容易;若否,一旦出了問題,很可能就此無法翻身。 (作者曾任經濟日報資深記者、電子時報副社長,本文言論不代表電子時報立場)
2#
 樓主| 發表於 2007-3-22 12:20:21 | 只看該作者

如果郭董談戀愛、KY 涉內線

如果郭董談戀愛、KY 涉內線(全文轉載)感人報導  
http://bloguide.ettoday.com/alexandros/textview.php?file=0000055416
2007/03/22 01:04
[李東昇的意見]企業經營,人格跟眼界,才能持久. E( t: @) o4 m, q6 I
KY(李焜耀)以前是我的長官,
3 x  @( K2 V$ Y9 E+ Y2 V郭董以前是我的客戶(他的很多大將,都是我以前的同事)
5 M0 O! K& c$ V% Q  J" x我不想論人長短,我只是再次提出我的呼籲:
8 X& \& S" g* b7 g5 @- p身為企業經營者,人格跟眼界,才是能持久的!( S) K0 g/ Q" @5 D$ G
請記住閩南語的俗諺: 秋跳沒有落魄的久
8 O$ {/ ^' r- D+ e/ j6 I: q(囂張的時間,不會比落魄的時間久)* U( e9 }- [$ P; l/ W
請參看:
9 d3 w, U: w* X李焜耀認錯 明基一場350億元的購併教訓
+ ^5 L2 `6 P, M; [( b李焜耀:企業不能打輸不起的仗' D: [! h/ @0 |# ~( t5 i
JTvsKY,這一回合,JT大勝!!!
3 [# G) v! f+ b3 p" k9 k郭台銘搜身林志玲 全場關燈
( _) b/ ^9 ?8 b( b9 ^" a) M) B搜身秀罵臭頭? 洪偉明:志玲非完美2 \1 s" S" v$ G! z+ M
; C! O5 Z- _1 y1 X" |2 i/ f2 E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3 06:58 AM , Processed in 0.1260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