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21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創新研發] 陳定信、張俊彥及鄭天佐三位教授 榮獲2007年總統科學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11-13 13:21: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資料提供: 總統科學獎委員會 2007/11/13) k- D0 M6 K, U- I0 M, ^! l3 I
: ?. _: c% t% w" W$ {% X; `
第四屆總統科學獎頒獎典禮於11月2日在總統府舉行,由陳水扁總統親自頒發給生命科學組陳定信院士、應用科學組張俊彥院士與數理科學組鄭天佐院士。 ( h6 ]% l9 v6 F
+ c6 `: _& J9 S7 r
總統科學獎是國內學術的最高榮譽,也是國家頒發的最高獎項,其價值不亞於國際的諾貝爾獎項。本屆「總統科學獎委員會」是由中央研究院翁院長啟惠擔任召集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陳主任委員建仁擔任副召集人,共同邀集相關部會首長以及專家學者共15人組成,完成總統科學獎得獎人的遴選及籌劃工作。
+ n0 ]$ _& R1 h4 ]% c" ?3 @/ Q
. k9 t/ D9 J' P0 H! r3 |5 o" L. _; z陳定信院士-生命科學組得獎者; U: {. p9 P+ N3 v
1 ~1 ~* J# v2 z2 L. i
: l) M$ N# a3 F3 t) l
陳定信院士自台大醫科畢業後,因體認「基礎醫學的突破可預防疾病發生、救治更多人」,追隨恩師宋瑞樓(總統科學獎第一屆的得獎人),許下對肝病研究長期抗戰的決心,陳院士的研究認真成果豐碩,他帶領台大醫院團隊發表的學術論文,不只數量高達500多篇,論文的品質也相當好。除了70年代世界出現第一個由國家執行的B型肝炎預防注射計畫,樹立肝病防治的台灣典範而享譽國際,造就舉世稱道的肝病防治台灣經驗,在肝炎基礎研究領域奮戰超過三十年的陳定信,逐年樹立一座座的里程碑。他率先用分子生物學法,證實B肝病毒的DNA會嵌入肝癌細胞,是台灣醫界首次將分子生物學應用到臨床研究;其率領的團隊陸續做出三公分小型肝癌的早期診斷等成果,並協助開發台灣自製C型肝炎病毒檢驗試劑,促成血源篩檢,大幅減少經輸血感染C肝的機會,預估未來每年可因此少死一千人。
$ J6 c- F7 V* K6 I0 ~
* l/ {. e' P5 ~9 _4 Q) Y在1992年繼宋瑞樓院士之後榮膺中央研究院院士,也因為他對肝病研究的優異成績,美國國家科學院在2005年授予他海外院士的榮譽,實在難得。第三世界科學院也在2001年給予院士的榮銜,更在2006年頒給他最高榮譽的Trieste獎,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曾於2005年榮獲世界醫學會推選為62位全球關懷醫師之一。陳定信院士今年得獎,可說實至名歸。 8 }( h; r/ F: x* Y  }# \
0 N0 l5 q$ A/ J+ B' I3 T1 x
張俊彥院士-應用科學組得獎者, p( h- M5 T4 o, A

% I/ d# u5 W; L+ P張俊彥院士在1960年,進入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師承朱蘭成教授, 12年當中,在朱教授帶領著張院士與郭雙發教授共同建立台灣首座半導體研究中心,開啟了交大「電子王朝」,創立了台灣最早的「半導體中心」;1962年,他看見了世界上最早的「超導體、半導體間的電子穿導現象」;1965年,他發明了台灣第一顆「平面式矽電晶體」;1966年,台灣第一顆積體電路(IC)在他手上誕生;1970年代,他參與催生新竹科學園區;1980年代,他推動了成功大學III-V族半導體以及非晶矽、複晶矽的研究;2002年,他主持國家的「矽導計畫」;2006年,年近70的他,還念念不忘政府承諾的「新竹(竹北)生醫園區」。
4 y5 y2 B3 ^9 w. K* k
! O  x5 I$ z. W6 a4 s3 o( g/ K張院士陸續發表「讓MOS表面安定的方法」等數篇論文而震驚國際,全球第一個做出MOS、也是flash memory發明者的貝爾實驗室專家Dwang kang,便專程來台訪問張俊彥院士。張俊彥院士不但率先發現半導體的聚積層有共振穿透現象、發明低壓的有機金屬氣相沈積法(MOCVD),其科技報國的身教更感染學生奮發向上,四十年來指導的博士生超過一百人、加上碩士生超過五百人,紛紛成為台灣半導體、IC設計及電腦科技業的高階人才支柱,如台積電副總執行長曾繁城、宏�創辦人施振榮…等,因此贏得「台灣半導體學術之父」的美譽。
" q# I% q! S" T; h
  a8 v0 m1 w5 G) `9 D張院士於1987年獲選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會士、1990年擔任交通大學工學院院長,創辦了「國家毫微米元件實驗室」(現為『奈米元件實驗室)』)、1996年獲選中研院院士。其間也遠赴德國斯圖嘉大學擔任客座教授,這些成就更奠定他「台灣半導體學術之父」的稱號。

+ T- l/ ^+ I/ C7 F, X  g$ A: [% S! q' \% E" U& B8 e; t
鄭天佐院士-數理科學組得獎者3 n' ^# y6 \+ P# v

# U' u3 ~0 {5 L- D9 c# C+ W: {鄭天佐院士,自幼生長在台中豐原鄉下,因父親認同工業興國,鄭天佐院士初中畢業後考進台中高工就讀,後來卻能以極優越的成績考進師大物理系,後來到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物理所留學,拜「場離子顯微鏡(FIM,人類首次能直接看到原子的顯微鏡)」發明人米勒教授為師,碩士論文就成功量測出前人做不出的場離子能量分佈,博士論文驗證合金裡不同元素的原子可用FIM加以鑑定區分,都成為當年表面物理界很受矚目和經常引用的論文,米勒教授與鄭院士共同撰寫一本「場離子顯微鏡」的專書,成為該領域的一本「經典」,這也顯示著米勒教授當年的慧眼識英才。 7 |8 F! ]+ `- L

( O2 ~6 g0 |; x) p6 E他投入物理領域近一甲子,致力於表面物理、原子動態學、原子分辨率顯微學、奈米材料結構性質、磊晶與薄膜成長機制等領域都有重要研究成果,其中著作有論文近三百篇及專書三冊等。並在1993-1999擔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長、中華物理學會與中華真空科技學會理事長,亦曾應邀訪問十幾個國家做長期或短期訪問,其表現在數理科學領域上貢獻卓越。鄭院士擔任中研院物理所所長期間整體快速進步,國際能見度大幅提升,他也在所內建立了國際級表面和奈米科學實驗室。他的研究成果曾多次被Nature、Science、Science News、和Physics Today等雜誌報導,圖片也曾作為不少雜誌的封面,並被中、大學教科書採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7 07:14 AM , Processed in 0.1560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