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4220|回復: 1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HP出脫PC事業 拓墣:不要不承認「後PC」真的來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8-19 16:53: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全球PC出貨量冠軍,去年才買下Plam的Web OS進軍平板機市場的HP,今天宣布有意出脫占公司營收近三成的個人電腦事業部門,震驚業界。HP的壯士斷腕,和Google天價收購Motorola Mobility事件,反映「後PC時代」已經正式在產業端發酵。類似這樣的企業重整還會持續下去,拓墣產業研究所美西研究中心協理尤克熙表示,「後PC」概念絕對不是複製原有PC成功模式,而是以破壞式創新來創造新的遊戲規則以及勝利方程式。在此真實涵義下,原有PC時代的勝利方程式將不可移轉至後PC時代,在Social、App、Cloud三角建構下,也意味著新的企業霸主Apple將接手江山,而網路梟雄如Google、Amazon將是最可敬的敵手。3 b2 O: U3 f/ H5 O* O
1 c2 P& s& |$ e/ E, L; {- ], B& h
Social、App、Cloud正逐步建構後PC產業
8 {& g1 |' f) o
' R4 V2 u& Z" S* K% V3 D
" c+ w! O6 N( E) O& F
% Q- P( x" N9 h$ _! ^4 w1 `1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1/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申請會員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樓主| 發表於 2011-8-19 16:55:16 | 只看該作者
四大徵兆 宣告PC走入末路7 @: z3 X3 L7 i2 P$ d7 m
3 }# M# Q# i0 \5 q/ t- p' |
綜觀PC歷史,PC從發展初期至2000年,桌上型電腦一直是主導PC市場成敗的關鍵。1996年起隨著桌上型電腦進入低價化以及網際網路的興起,使得PC廠商飽受低毛利之苦,期望以「後PC」概念往新市場開發。可是隨著Intel積極開發低耗電處理器,使得PC市場從原本桌上型電腦時代逐步轉移至筆記型電腦時代,「後PC」的命運也隨之埋葬在筆記型電腦市場的洪流當中。一旦筆記型電腦都逃不過低價化的命運,則PC時代真的逐漸走入了後期。
$ x3 S& d8 v- L. A1 d$ @8 D. b/ t: j4 z( J) p" U) x4 E
基本上,PC時代後期已出現四大徵兆,分別是低價化效應瀰漫整體PC產業,無論是桌上型或者是筆記型電腦;其次,從產業的最上游至最下游,每個環節的成本都壓縮到極至;第三,Moore’s Law已經沒有幾年光景,Wintel不再能驅動PC成長;第四,PC每年出貨量不再以2位數字成長,而是變成常態的個位數字成長。從以上綜合判斷,PC產業真的走入了後期。也因為如此,許多新興產業開始進行相關卡位,接著「後PC」的崛起就成為必然的趨勢。
3#
 樓主| 發表於 2011-8-19 16:55:37 | 只看該作者
Wintel方程式破滅 供應鏈求垂直整合
# N- O0 G7 p& r
  z( R( M! _) f1 J7 Z+ F過去PC時代的水平分工模式,是建立在Wintel架構以及硬體規格決定一切的營運模式之上。所以PC品牌廠商可以在自己擅場的領域上,尋求低成本的代工夥伴,建立與通路商的合作關係就能獲得相對的利益!可是在後PC時代,水平分工模式不再是勝利的保證,因為硬體工業設計是突顯品牌印象的代表、軟硬體整合成為產品滿意度的關鍵、應用程式商店與數位內容是差異化的服務、建立下一代雲的策略成為趨勢,這些重要因素都不是水平分工能夠達成的。8 J& s! P9 n/ Y( @" G; Q  a

) B  z, X: h( ?& O! c. L, h因此品牌廠商必須根據自己企業的特性建立一套新的產業價值鏈,除了製造與組裝之外,其他如:晶片設計、軟體平台、軟硬體整合以及最下游的服務都是自己建立。這將衝擊現有許多已經存在的品牌商,無論是PC廠商的HP、Dell、宏碁、聯想,或者是手機廠商的Nokia、Motorola、RIM等。一旦無法在後PC的洪流之中,尋求到適合自己企業的營運模式,則被沖走的可能性大增。
4#
 樓主| 發表於 2011-8-19 16:55:56 | 只看該作者
ICT產業典範轉移 PC廠轉型攻雲! S. x$ U1 [) O: q* _
- t$ ^5 z$ B8 Q: Z) }1 E2 a
拓墣表示,轉型不及的PC廠,現階段應趕緊緊抓軟體服務商機,包括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社交媒體(Social Media)與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即將成為驅動後PC時代最為關鍵的三大應用趨勢。這三項應用服務未來隨著「後PC裝置與平台」逐漸到達定位之後,將讓原本PC時代以硬體規格定勝負的遊戲規則,逐步轉為這三項服務與其他陣營之間的差異化大戰。; f5 v$ ?1 o! v1 G5 C/ s
3 {  n) i( {  Q
例如Amazon於2011年3月宣佈推出Cloud Drive與Cloud Player之後,2011年5月Google就推出Music Beta版的音樂雲端服務,緊接著Apple於6月份WWDC宣佈於秋季推出iCloud服務。現在Motorola、HP、Dell、RIM、Samsung、Acer、HTC也正以購併企業的方式加入「雲」的行列。
5#
 樓主| 發表於 2011-8-19 16:56:02 | 只看該作者
浴火鳳凰 PC大廠轉型需大刀闊斧$ ]; W+ u  a, K* b9 I% E4 S! R

# a3 `, K! ?6 U1 j: Z, C) F# ?0 g. c5 R拓墣認為,進入「後PC」時代,絕對不能以舊思維來思考企業戰略,必須要大刀闊斧的改變組織結構、創立軟體與創新服務部門為企業注入新活血,或者以快速購併方式強化後PC時代下的營運缺點。# _: z3 }+ q' ^; C0 J3 D& P
5 G! I) [2 N  r
例如Google根據網路搜尋與廣告的核心業者,佈局Android智慧型手機、平板機,以及Chromebook市場,期望提供Android Market、Web App Store、Google +、以及其他雲服務,來達到其後PC時代的佈局。Amazon則是利用開放式平台的Android與Windows,建立Amazon App Store,以及Cloud Drive、Cloud Player的服務,期望複製Kindle在電子書市場成功模式,於第四季推出自己品牌Android平板機,搶下非Apple陣營中的商機。
$ [6 x# i7 r, g8 V4 P
/ [5 t' G% Y' t; e; z) ?總之,企業在新竄起的「後PC時代」之下,都可根據自己的核心價值建立一套完整的後PC戰略。畢竟,在眾多營運模式之中,只要抓對一個就夠了!
6#
發表於 2011-8-23 09:00:59 | 只看該作者
經濟部對於媒體報導「HP評估擬分拆或出售個人系統事業群 (PSG,Personal Systems group)」事件之初步看法6 Z: @/ y/ i7 n+ C

6 D' r0 v* s- W. P6 _3 e/ K國際重要電腦品牌廠商惠普(HP)公司於8月18日對外宣布,將由董事會授權評估個人系統事業群 (PSG,Personal Systems group)之各種策略選項,此一事件已經引起國內媒體與產業界各種討論,經濟部施顏祥部長於8月22日邀集工業局、技術處及資策會、工研院等智庫開會研商,做成經濟部下列4點初步看法:
# A- [& C, T0 ~; H. }* J; k4 v; a4 [# e" h( |& q+ E/ L4 l" \% ~/ p
1.本案HP公司之預期評估期間為12~18 個月,故其處理方式尚未明確,仍存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經濟部將持續關注其後續發展。
0 `: A, Z! n; m8 o, X9 _# J
, P& }( }$ u) P4 ?' ^2.台灣資通訊(ICT)產業已經建立相當優異的基礎,PC產業所帶動的品牌發展、系統代工、關鍵零組件,以及產業鏈相關廠商,在台灣與全球的科技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故本案HP之舉動將勢必對台灣PC產業產生某種程度之衝擊。
; [# @' J( A4 H  d6 X+ L* j9 M9 v/ K* Z  d
3.近期幾個產業事件,都顯示出國際重要廠商對於未來發展戰略布局已朝向軟硬整合、創新模式發展。經濟部原推動資通訊產業之發展策略重點,包括:智慧手持裝置、雲端運算、數位匯流等,符合世界潮流及產業發展趨勢,本部擬繼續朝向原政策方向,不僅繼續推動而且要加速推動。 7 W2 a0 k# B/ k- e( w
' f% B7 U% b. V) X5 w3 ?
4.本案經智庫研究分析,對於HP公司處理本案未來可能發展情境,包括:HP將其PSG部門獨立分拆為一公司,但不賣給任何公司;HP將PSG部門賣給韓系業者;HP將PSG部門賣給陸系業者;HP將PSG部門賣給美系PC業者;或HP將PSG部門賣給美系非PC業者等不同情境,對於我國品牌業者、系統代工業者或是零組件供應商等業者,均會或多或少產生各種影響,故經濟部對於本案將予以持續觀察,緊密注意其發展。
7#
發表於 2011-8-23 09:05:25 | 只看該作者

DIGITIMES Research:惠普砍PSG部門拓展企業應用 將激起業界連鎖效應

(台北訊)身為全球最大的PC廠商,惠普(HP)除了PC業務還包含了消費性個人行動終端、高階伺服器、儲存設備、企業服務、企業辦公設備等多元項目。但隨著消費性應用市場的競爭加劇,在毛利逐步下滑之際,惠普決定對個人系統事業群(Personal Systems Group;PSG)進行切割,此部門營收規模雖達410億美元,但只貢獻不到16%的利潤。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林宗輝分析,切割PSG部門,也代表惠普將捨棄包含PC產品在內的一般消費性應用,僅可能保留部分商用PC產品線。 ) ^4 w3 C9 t2 P/ @' e6 T2 m( l4 V" [

, t" e1 l1 G$ b當初行動應用風潮漸起,惠普也曾先後藉由購併康柏(Compaq)及Palm進入相關市場應用領域,但隨行動終端市場的競爭激烈,惠普在行動應用終端都採認賠殺出的作法,iPaq產品線停止在前,2010年購併完成的Palm與webOS,也在不到1年後就宣告切割,解散硬體部門,僅保留軟體核心。" O* @/ [  J4 d% s9 x) y: w; ~

0 W4 f7 L7 U- q* I" u! k) f- w惠普宣稱webOS並不會出售,而是會持續進行發展,林宗輝推測,惠普將可能採取2種作法,1是與惠普其他企業產品進行結合,並對webOS進行開源與授權,透過類似Android模式發展相關平台;2是找好買主談好價錢,時機成熟便將其出售。
; V4 I' p2 F; @! k. f1 ?# q" @+ H- q
雖然行動應用市場由iOS及Android等2大系統把持,但因為webOS以及Palm擁有相當龐大的專利庫,加上先進的使用者介面設計概念,仍有其利基存在。至於求售選項,近來專利戰紛亂,webOS擁有不少介面與系統的獨家設計專利,相信會引起不少行動產業經營者的覬覦,掀起另1波專利、技術爭奪戰。
8#
發表於 2011-8-23 09:05:45 | 只看該作者
林宗輝也說明,在宣布切割PSG部門的同時,惠普同時也宣佈將以103億美金購併企業軟體供應商Autonomy,該公司提供了企業搜索、客戶交互解決方案、資訊管理、點到點eDiscovery、紀錄管理、索引、企業業務管理、網路內容管理、網路最佳化、多元媒體和視訊音訊分析等服務內容。這項收購行動有可能掀起企業軟體的收購潮,傳統如IBM之類的企業系統與服務提供者,勢必會對惠普的企業應用導向有所忌憚,畢竟惠普捨棄PC的作法,正如當年IBM走過的路,至於能激發多少市場能量,業界都摒息以待。
5 _3 B* f: `* K1 d8 |. t
  U* r% a/ }% L! I% S- B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申請會員

x
9#
發表於 2011-9-5 17:54:17 | 只看該作者

工研院IEK:創新轉型為台灣ICT產業唯一的道路

【新竹訊】在各界仍對Google宣布併購Motorola Mobility、HP宣布停止webOS終端開發與考慮分拆個人電腦部門等事件議論不已之際, 8月25日(台灣時間)蘋果公司執行長Steve Jobs宣布辭去執行長職務,為近日紛亂的產業界投下一顆更大的震撼彈,也意味著「後Steve Jobs時代」即將來臨。# F! I" z  q( F1 v8 D% ]- q5 Z
% P1 s  V2 ?* {( G2 d
雖然上述大事件短期內還不至於對全球或台灣的產業產生立即性的影響,但是,長期來看,全球產業版塊的位移將會比以往更加劇烈,甚至衝擊過去二、三十年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以及引以為傲的代工經營模式與產業型態。 * o, A, O( G' Z3 R/ D
$ w7 C& W2 |" y- X* [9 N# o
三國鼎立時代背後的隱憂8 e0 H% b; w" B# U" P: v

: k6 m4 h0 k( n8 k* n' Z/ i在 年初Nokia決定與Microsoft合作、8月中Google併購Motorola Mobility後,主導全球ICT市場成長的智慧終端產業已然形成以Apple(iOS/Mac OS)、Google(Android/Chrome)、Microsoft(Windows)三大平台鼎足而立的局面。首先,2010年 Microsoft以XBox+Kinect再創聲勢,並以Windows Phone 7重返智慧終端戰場,逐漸用他的創新力取得市場關注的目光;而在年初宣布與Nokia合作後,進一步取得全球最大手機廠的硬體後盾,也在Google併購 Motorola Mobility後,可能吸引部分原Android陣營業者,加強Windows終端的開發。但過去以套裝軟體開發與銷售模式的Microsoft,能否 因應應用服務來源由終端轉向雲端之潮流,將是其持續擴大在智慧終端市場影響力的關鍵。
10#
發表於 2011-9-5 17:55:51 | 只看該作者
其次,Google以創新的「開放式平台」模式,獲 得眾多製造廠支持,並讓Android OS迅速在智慧終端崛起;而在Google宣布併購Motorola Mobility後,以Google為主的Android陣營將不會再像過去散兵遊勇的作戰型態,而是擁有更豐富的軟硬體整合與專利權戰力的正面交鋒。不 過,此一併購案也引起業界質疑其是否能堅持「開放式平台」的經營模式;一旦此經營模式改變,或是獨厚Motorola Mobility的顧慮成真,那麼Google將可能逐漸喪失其在Android陣營共主的地位。最後,對Apple而言,雖然Steve Jobs辭去CEO轉任董事長,但Steve Jobs為Apple所建立起來的創新模式與經營典範,不僅已經擁有上億「i-customer」的基礎,更非其他競爭對手短期內可以模仿企及。不過,長 期來看,Apple是否能延續過去10幾年由Steve Jobs引領的產業新視野與產品創新性,將影響Apple在「後Steve Jobs時代」的前景。
- c/ R. R: l5 u0 b7 A
. ^! b) s' t8 L) H不論是「後PC時代」或是「後Steve Jobs時代」,首先印證的是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永遠主導產業發展,PC時代的IBM如此,手機時代的Nokia如此,「後Steve Jobs時代」的Apple也可能如此。一旦創新力道減弱,或是過去的核心競爭力逐漸背離市場所需,產業領導者將會開始走下神壇落入凡間。所以當 Steve Jobs宣布辭去CEO後,各界才會紛紛懷疑Apple是否能維繫其創新性;而我們也才會看到目前混亂的專利戰,已讓產業界開始從創新的追求退卻,轉而將 心力投入在專利「軍武」的整備上。 & Z  n/ @# p7 D" }2 w8 k7 z
! t: ~7 b3 p3 x2 e
IEK View:創新轉型為台灣ICT產業唯一的道路
& e$ \% Z7 C# A0 {1 ^6 u( q$ a% O1 V
台灣ICT產業在上一波的產業變 革中,以製程創新取得全球ICT產業的一席之地。但面對產業生態丕變之際,所有廠商都可能面臨過去的客戶來源一夕生變,而過去熟稔的業務,亦將面臨市場空 間大幅縮減的挑戰。換句話說,過去製程創新所形成的競爭優勢不僅逐漸減弱,甚至可能成為以製造思維為主的台灣ICT產業因應變局的障礙。
11#
發表於 2011-9-5 17:56:16 | 只看該作者
因 此,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認為,從近年來產業生態的變革與近日引發議論的產業事件來看,台灣ICT產業若要避免陣痛變成長痛,「創新」 已是及早渡過轉型陣痛期的唯一道路。而台灣ICT產業的「創新」之路更應著重在:「前瞻應用需求引導技術開發」,以及「貼近在地脈動開創整合服務」兩個方 向。首先,在「前瞻應用需求引導技術開發」方面。Apple過去10幾年成功的關鍵之一,在於不斷發掘使用者可能的需求,並以應用需求引導,長期累積與落 實相關技術的開發,終至創造出讓市場耳目一新的產品。故建立前瞻應用需求之機制,長期引導開發與累積相關技術,不僅能讓台灣產業累積豐富的專利資源,更能 藉由及早投入,進而掌握具共通性的關鍵技術。
0 u# ?4 n6 v+ e
+ Y. d. K# ^+ K- W$ D其次,在「貼近在地脈動開創整合服務」方面。服務的成功關鍵要素,除了與在地脈動息息相關, 更重要的是如何提供給使用者更便利與完整的服務體驗。因此,台灣ICT產業應進一步強化應用服務業者與硬體業者的合作,提供潛在或新興市場客戶整合度高的 產品與服務,進而建立獨特性與不可取代性,方能擺脫目前受制於人的製造代工宿命。
0 s6 _, h$ f0 U- B2 I+ J9 N: H, H
「創新」是三大平台業者在產業取得領先地位的關鍵,但能 否持續創新,亦是其未來發展的挑戰。對過去著重標準化與製造導向的台灣ICT產業而言,在面臨數位匯流、雲端服務、智慧終端等應用紛踏而來之際,參與國際 合縱連橫以補目前不足之處,或許是短期內的解決之道。但長期而言,如何厚植「創新」能量,累積軟實力與硬實力兼具、共通性與獨特性並存的產業內涵,將是台 灣ICT產業轉型突圍的關鍵。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5-30 04:29 PM , Processed in 0.1310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