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3172|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蔡明介:台灣晶片設計優勢不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5-2 11:27: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monthly.wealth.com.tw/project/view.asp?id=406
- @1 v1 T- [1 l1 q* Z+ {$ K# K( l8 _. l. w
「大家思考邏輯 不應只局限在台灣」
- g7 A8 P0 @# l& m; t" q蔡明介:台灣晶片設計優勢不再& c1 n7 h0 q8 _, z, d
王玫文$ P% U& ?( W7 d% f

; G( _: b8 ]7 G& e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對晶片設計產業提出的「營收天險」與「一代拳王」理論至今仍無人出其右,這回他提出警告:台灣晶片設計業的相對優勢已經不再!  x6 @' Z/ P  ^! `5 X* W! n  ^
% e% M- E; R9 b8 ?8 b, J" Z4 k
早已過了下班時間,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終於步出十樓的辦公室,結束一天的工作。車子緩緩啟動,離蔡明介早上驅車到公司已超過十個鐘頭了。儘管聯發科多年來穩居全球前十大晶片設計公司之列,蔡明介的工作時間與態度還是跟公司草創初期一樣,從未懈怠。3 d& \5 w, r2 N" O% E2 p& P* b
# v2 n, r+ a, R8 Z
打從聯發科二○○二年營收碰觸「十億美元」的天險(蔡明介於九五年提出晶片設計公司年營收天險十億美元的理論),甚至打從九七年聯發科成立後,蔡明介就常引用孟子的「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對員工時時耳提面命的也是「危機意識」。去年九月聯發科改寫單月營收新高紀錄後,蔡明介更在給所有員工的電子郵件中叮嚀大家不要自滿,隨時要有危機意識。
5 ^3 \! T( z$ X* ~3 s6 U* B, `* [1 G5 u; y& k
準備「十八套劇本」,隨時小心備戰! K1 C7 x8 X6 q, h

. B: \4 j3 M. V! ^所以,當大家只看到聯發科今年平均五百多萬元的員工分紅、現金股利十五元的「鍍金光環」時,其實背後是一位時時保有「危機意識」的掌舵人的貢獻,以及全球二千二百名聯發科人的辛勤;去年聯發科員工每人平均貢獻二千四百萬元的營業額。9 d: A. Z8 K( n1 m- \/ s3 \
- c/ r/ e/ y4 E8 A3 L
但對經營公司來說,「努力」只是基本要件,重要的還是抓對產品、認清趨勢的能力。聯發科從最早的電腦光儲存周邊晶片做起,到消費性電子的數位影音播放機(DVD Player)、手機晶片,全都將外商取而代之成為該領域的龍頭。近年發展數位電視,聯發科也在MPEG2的基礎上,以驚人的速度整合晶片、緊咬美商泰鼎(Trident)不放,橫掃中、韓液晶電視晶片訂單,更讓泰鼎法說會每每圍繞在「評估聯發科競爭力」的話題上。聯發科至今的產品策略之準確,是許多台灣晶片設計公司高階領導人都肯定的。. i& D1 n( K8 @; h

1 v4 Z9 O/ P  ~& u. D9 y" r+ ~也因為聯發科看市場趨勢被認為是「驚人的精準正確」,它的每一個策略總吸引市場關注。儘管聯發科發言人喻銘鐸稱「我們也有看錯的時候」,但聯發科在沒有浪費太多資源的前提下,就這樣慢慢地擴張到目前的「三足(產品線)鼎立」,穩居台股最值得長期投資的標的之列。瑞銀證券(UBS)預估,聯發科今年營收將比去年成長一六%、達六一八億元,每股獲利估計為二六•八元。
0 d( h, L* @) L  H3 u& o8 O+ R; s+ v7 n  c' ?
蔡明介領導下的聯發科,已經在變動快速的資訊業中走出自己的路,但蔡明介接受本刊專訪時,卻不認為聯發科已真正擺脫晶片設計公司「一代拳王」的競爭宿命,因此時時都得小心備戰、準備「十八套劇本」因應。蔡明介更直言,台灣晶片設計產業相對優勢已經不再!而台灣業者又該如何因應?以下為專訪紀要:
+ S/ U) J: N2 y: ]7 m問:如何看待台灣晶片設計產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z, \/ I$ L: a  B' y$ f! U) i
$ t" c1 L/ N5 |" y' Y
台灣「接近市場」優勢正快速消失
) v& l$ l( ~" n) }將營收天險上修至五十億美元
. T* j# O0 Y7 m未來晶片設計公司必須變成「解決方案平台」供應商, p& Q4 D" u/ f5 f( ?% v
) @4 o, e/ q3 G4 [7 v' ]- Q
[ 本帖最後由 jiming 於 2007-5-2 11:31 AM 編輯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07-5-2 12:34:57 | 只看該作者
未來晶片設計公司必須變成「解決方案平台」供應商7 k7 {7 v5 Z: c' j: o' J6 P- P

( L) r$ z! q; a/ E8 |0 X4 K的確如此,ASIC單打獨鬥的設計模式已經過去,這也引領我們開始思考整個平台解決方案的設計方法!!
3#
 樓主| 發表於 2007-5-4 08:57:17 | 只看該作者

如何隨著市場趨勢「典範轉移」?

如果假若當真「ASIC單打獨鬥的設計模式已經過去」,那台灣仍以ASIC工程師居多的現況該如何隨著市場趨勢「典範轉移」呢?:o 5 C- F9 E+ r! C/ V

- E  ^+ |0 V* h6 ^/ E, d「這也引領我們開始思考整個平台解決方案的設計方法!!」所以 3 key words: platform, system, solution 是所有設計工程師該思考、討論的麼?
4#
發表於 2007-5-6 19:05:12 | 只看該作者
但從實際應用來看,即使是很簡單的產品,只要把技術商品化做到被市場接受的就是「產品」。換言之,能夠大量生產並且賣到市場上的就是「好產品」,不能被市場接受的只能說是「器件(device)」。
; s, `1 f  m$ O' l- U' b) ~9 x$ M( t- |: ]: u/ p, i
這個引領我們一個思考模式,就是接近客戶,瞭解客戶的需求,並準備「十八套劇本」因應6 P) R6 C1 Z7 O! g% }9 k. p) t8 {% g
所謂「十八套劇本」也可說是在platform, system, solution 的變化,客戶需要的是產品,不是IC的SPEC, 只有先幫客戶思考整個平台解決方案,化被動為主動, 產品才能快速打敗其他競爭對手, 思考邏輯也不應該只局限在台灣, 更應有整體的國際觀.. o; e3 g) p- K  D, D+ n& O
4 n* o) v! _0 Q, s  W, g
整體來說,這是一個IC設計公司經營者應有的策略,營造出多系統多平台的研發環境和塑造自有產品的競爭力,由目前認識的一些園區朋友透露得知:不僅是現有的IC設計大公司,連IP Provider公司和系統廠商都開始朝這個目標前進.
5#
發表於 2007-5-7 12:24: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masonchung 的帖子

小弟不才...是不是說,未來消費性電子產品,
/ n; r5 H& Z4 ~+ s
5 k( ~* e  H$ t  N( A' ]主導未來IC相關產業的發展方向呢?
9 q% |% `, k1 h: u% m7 w, ^. a$ @: U/ G# ^4 ~) b9 M
就是說,各類產品的開發,最後也是跟消費趨勢是正相關的嗎?  A3 P  K7 @* s9 V/ X& t
+ ^% V4 [9 V4 C8 u. Q8 A
最近聽了幾場研討會或發表會...." r0 l( q0 R& r  H. [9 ^

. Q/ d. E7 Y9 q, Q6 S( d似乎都有這樣子的感覺耶...
6#
發表於 2007-5-7 15:51: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heavy91 的帖子

您說的蠻正確的9 H) k8 S: }- |' z
消費趨勢是個重點,另外就是客戶服務.+ Q- R! ?7 X  h- p5 U1 @$ n
這個客戶可能是終端消費大眾,也可能是系統設計的工程師.
0 E6 c) ]  s2 r2 Q6 i% s/ i想想看聯發科的晶片為何能打敗國外晶片大廠
/ W+ A, Y, n2 D" ~+ B& b成功的切入系統設計公司,靠的就是客戶服務.
; `3 M5 u+ B5 b% A6 P3 Y$ o也就是IC設計公司要能培養一群能即時替客戶解決產品開發問題的FAE部隊+ \8 A+ W# X$ b4 M1 r7 |+ C! s
- ~7 U' s3 d1 ]; z( t. y9 l2 V
這是在華寶通訊發生的實況:(朋友轉述); M% r8 e2 I! \; \
當TI老神在在的堅持他們的參考線路圖是正確時,
' N! S" f- d% l0 G" u聯發科的工程師團隊花了3天3夜進駐華寶在現場Debug和改寫程式,把客戶系統設計問題找出來* J( F' C  j3 k( v6 H" o0 Q
您說,這種total solution是不是很成功呢?
; N1 P, w/ x8 M. F5 R* L- D7 v& q/ Q* r( j6 Y( O
[ 本帖最後由 masonchung 於 2007-5-7 03:52 PM 編輯 ]
7#
發表於 2007-5-7 16:50:57 | 只看該作者
呵呵....沒有啦....我只是提出我個人的看法而已,
  A! H' ~' m2 Z+ @2 P9 z
  b% D# l- R" i1 e" ~不過,這也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啊...- H* e: i8 {$ E2 d3 E
( P) n; {" h& |% V9 @
不曉得TI的人看到你這篇,會有什麼感想?; c# T5 L- K1 b1 C1 @% @
. W7 f/ P/ T; u+ {: S5 m
(偷偷說:我剛好明天要去 TI 的數位電源的產品發表會耶~~~~)& C4 v5 z* G3 T' U- a

, J+ S! K3 j- |9 P1 b6 a5 v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似乎也呼應到了某篇文章:
  w- u: A1 g' j9 o; i& ^2 L: G, s, f; o* z7 \9 e: ^
台灣產業重點只重供應面,忽略需求面?
0 `; Y. i# P5 u# L7 M
" x$ N' g3 {0 |# R- x不管怎麼說,我想這似乎是台灣廠商要注意的.....
5 x0 H" j, M( K+ ?( h" ^8 }  E1 @0 N3 D: `
在製造面幾乎外移到大陸的情況下,台灣能作的,似乎也只有朝服務面去發展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6 07:10 AM , Processed in 0.1270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