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15650|回復: 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數位工程師為何不相信EMC?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6-9-15 11:0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未知此文原文的原始出處?!
- V; v7 h% t, _, l3 x
# S1 x! Y5 L# L- K- l4 N具有純數字背景的人員講授EMC概念的優勢何在?討論得出結果後又經過反復思考,現在我終於能夠指出眾多數位工程師難以處理EMC問題的基本原因。與模擬世界的一些觀點相反,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說話能力,也不是因為他們在學校�沒有刻苦學習,實際上與工程師個人沒有任何關係。而現在許多有關EMC的難題的根本潛在原因是態度問題,即:數位工程師不相信EMC。這種令人遺憾的情況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我們的教育機構、儀器(積體電路、仿真工具等)的製造商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低劣性能都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2 `* `7 E$ x( F* Y% P+ _  I7 l( w6 o2 q1 \+ `' Q7 m- u
我們的機構、廠商和管理者無意地宣傳了五種誤解,致使許多數字工程師新手無法正確理解EMC,甚至不相信它的存在,對於剛從學校出來的數字工程師新手來說,最多只是一個神話。
: Z- Y7 |3 _7 v2 C( O, ?
, L  S6 `) L7 P$ i9 H( a你對五種誤解瞭解得越多,就越能理解許多數字工程師的觀點,從而幫助你解決不可避免的EMC難題。
* ^, Q7 V* g7 g6 [4 k
, n  n5 I: J4 l3 I5 _2 V. `$ VⅠ數位工程師不相信電流是迴圈流動的
3 s' m. F. y& x: B' ^7 h從數位簡圖上可以看出,邏輯網上的數位信號是在門之間傳遞的,這些信號是以電子流的形式實現傳遞的,而電子流也總是迴圈流動的,但是在簡圖中並沒有示意返回信號流的路徑。
2 @, u+ ?* u; }* N' v* }( w3 y! q$ L: y- I8 {3 y& ^
許多數位工程師都相信返回的路徑是不相干的。如果邏輯驅動器充當電壓源,而輸入充當電壓接收器,他們則推論出擔心電流的原因。示波器和邏輯分析器廠商主要推銷電壓狀態的探針,增加了對EMC的誤解。若電流感應良好的探針具有接近活性的極微小的探尖,則可以在單個的BGA球上看見電流的流動,這變成了“現實”,而不僅僅是單純的理論概念。
; v& ~0 ^; ?6 D# k6 p, l% E$ w  Q6 b
比如說,你準備與某個數位工程師共同研究普通狀態的電纜輻射問題,首先你需要確信這個工程師是否真正理解電流是迴圈流動的這一事實。
$ G# W" J/ f: w: f& ]( C  p+ Q7 C6 B- |, S0 Z0 i- l+ M
Ⅱ數位工程師不相信H場
. p5 P( X6 |2 K0 O我將這類誤解歸因於教育系統,他們將重點放在電子域效應上,而不是磁性上。這是電子管時代的產物,其主要特徵是電路阻抗非常高。例如,電子管的板極電路可能有100,000 歐姆的阻抗,大大高於自由空間的阻抗(377歐姆),因此板極電路周圍的大多數近場能量將處於電子場狀態,多數的交叉耦合與寄生耦合問題都將產生電子場或電容性效應。
. |; u  g9 i  Y' K; u
% @7 C: I9 S) H0 A. O現在的高速數位系統電路是低阻抗的,接近50歐姆,大大低於377歐姆的自由空間阻抗,而數位電路周圍的大多數近場能量則處於磁場狀態,並非電子場狀態,因此高速數位系統中的交叉干擾、接地逆跳和干擾問題涉及電流、磁場和電感的迴圈。
4 H6 P. f; L* g  d在EMC世界中,數字電路板周圍的近場能量大多數是磁性的,這是普通的常識,但數字工程師卻不瞭解。
. i" F! J$ g  J. ]9 U3 H
3 U/ b1 X- [# F/ g) f# {Ⅲ數位工程師不相信門是差動放大器
1 [8 Q, N# t& z! y典型的產品資料單中是採用絕對伏特單位對輸入電壓的靈敏度進行評定的,但是就門僅僅對應於輸入引腳電壓和指定的參考引腳電壓之間的區別而言,沒有作出明確的說明,另外,也不明確哪一個是指定的參考引腳。(對於TTL來說,指陰極電源幹線;對ECL來說,指陽極線。)% W: t% ^# l  e" D/ m# R7 |- r4 h
6 q; P6 S0 I: S0 z
這種概念的不明確使許多工程師認為門可以感知“絕對零”伏特,就好象具有魔力的電線從晶片中引出,連接到地球的中心,從而找出“真正的”接地參考電壓。因而,他們無法理解系統中的兩點接地電壓不相等時所產生的問題。
0 ]  b5 j1 [' x3 }; k, U& T: c! r" }7 k! a) n- I( h. N( R" ^- v
當然,沒有一個廠商會承認他們生產的晶片容易受到接地移動的影響,因此他們無法談論更多有關這方面的情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此外,這類系統結構允許晶片之間進行接地移動,這很有可能出現故障,而且可能生成大量的EMI,並面臨ESD和其他的免除性問題,這才是嚴重的問題。
) [* i. |9 D: d% N7 R; F) a  {
3 `5 }( ?5 ~: E  `) ]9 N3 A" X大多數的數位工程師都沒有花時間去考慮系統中不同的接地電壓的存在,以及對性能產生的效應,或者實現接地移動的機制。
" Y* W4 B0 @8 V1 B4 b
6 g( g- q/ R& zⅣ數位工程師不相信電磁波 9 _9 o; i2 c' t
儘管在工作中會遇到大量的有關電磁場的實例(如微波爆米花和電視),但許多的數位工程師仍不相信數位系統中產生過這種效應,其根源在於波動不存在於Spice設備中。一代電路設計者相信基於Spice的軟體仿真世界是真實條件下運作的真實電路的表現,但他們不理解這是有限制性的。剛從學校畢業的數字設計者認為,Spice不能做E&M場,因此肯定是不存在的。
- q% i0 N5 I* z7 F% X# g% U9 L0 F% m' R  [2 v; o; [3 C
仿真自然有它的作用,總的來說,如果你知道要模擬什麼,那麼它就能產生奇跡。但是你若致力於比如EMC的研究,則會過分吹噓仿真的優勢,而問題在於我們不一定知道影響最大的是什麼效應,仿真也無能為力。Samuel Clemens曾說過:“我們永遠無法預測災難的降臨。” ) H) \7 e' b1 ^) k; `$ j7 K
' {& B$ n5 S  H* I2 {
Ⅴ數字工程師不相信理解EMC有助於我們自身的事業發展
* [# |9 R4 A  u* V6 y4 R' k6 e這屬於管理方面的問題,發生的原因不難看出。
  Z  U2 }! y1 y# l3 `8 C* g假設Joe是一位元出色的產品設計師和數位界的精英,他剛剛完成有關EMC的論述,並使其最新的產品在初審時就通過了FCC和EC規定,他是一個天才!$ _9 C8 l# L$ q, [% d, y
/ Q1 q" ^3 t% u  `6 q( @
接下來發生的事如預言所說,Joe的設計生涯結束了,他不會再在公司設計其他的處理器,取而代之,他開始解決Fred的EMC問題,接著是Bob的問題,然後是其他的種種問題。他高效率地排除了這些問題,重複使用他的EMC經驗,而其他人則因淋濕的處理器板又能重新工作而收穫應得的報酬。! a: C: A; r$ y) G1 R( o( l
5 n+ m2 V+ {# M, d) Z% E1 ?) |
在當今的商業世界,典型的數位工程師只能從數位的功能性方面獲得回報,而不是為生產所作的全面準備工作。
& s8 P5 ]' g& Z) ?' {: t! h- R. ?/ V
結論
9 L- s- N, E8 |$ p2 V: ]* ]
" L. x2 I; l5 R7 V* h我非常想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依靠我們的EMC專家、信號完整性專家和大學�的所有智慧的研究者來幫助消除以上這五種誤解,從而幫助我們減少在今後的十年中將面對的EMC難題,這樣電腦產業的未來將大為改觀。, |, T  A8 N. X0 j" `; n1 _
我希望我們的本地EMC學會會議會有更多的數字界同行加入,你將不虛此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06-10-4 23:08:39 | 只看該作者
我想這和在學校,大多數的學生對於電磁學無法理解是一樣的,
, b0 H1 j+ O! W8 o3 X同樣的無法理解emc或emi。
3#
發表於 2006-10-19 11:26:04 | 只看該作者

問題看法

我也是在emc lab工作的人,我想 問題的最根本是 許多人將EMC講的深不可測,無法簡易的敘訴給工程師知道其實EMC並不難,剛開始不要被一大推的理論給嚇到了,其實讀完訊號完整度一樣對EMC一知半解,沒什麼用   理論與實際的融合  目前還是會掰的比會做的多非常多..
4#
發表於 2007-1-21 00:48: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ajay168 的帖子

有時實務與理論總有落差的,不過理論可以幫助你驗證

評分

參與人數 1Chipcoin +2 收起 理由
chip123 + 2 理論可以自學!實務社群共學?

查看全部評分

5#
發表於 2007-8-14 05:19:14 | 只看該作者
心有戚戚焉 ! ~# s' x8 M5 ~. V
或許在IC designer眼中, 這種不太屬於他們工作dimension之內的問題,不是問題.# P  J+ |' r# S& |& i# d
在下聽過一些IC designer的看法:
$ C5 `! A9 Y" c/ g7 C某電源IC公司管理職: EMI? 那是什麼?
% x; w3 f- w. @2 s: ~某南北橋IC Logic RD: 那太low end了...(我心裡OS:難怪妳們家chip賣得那麼爛 )
$ R" z. y( D# |* h
* s5 |! g7 {2 M/ Y4 o; [
) `( z, z* j  M& w% T( s但是確確實實在board level HW來說, EMI/EMC/ESD的問題總是困擾著IC應用端呀....

評分

參與人數 1Chipcoin +3 收起 理由
jiming + 3 多來幫EMI/EMC/ESD工程師出口氣吧!?

查看全部評分

6#
發表於 2009-3-27 10:04:34 | 只看該作者
EMC 很多工作或工程師都只是在try error中尋求解答1 l, T) _* Z9 \8 T) `1 Q" Y6 m' `
技術性基本上不高,是否投入碩級以上來這塊領域,因該是重點.
) t5 q- o9 ]! ]) E1 E還有產業的重視也是.
7#
發表於 2009-3-31 16:48:02 | 只看該作者
经验有时是比仿真好多了
8#
發表於 2009-7-1 09:42:51 | 只看該作者
大部份的人對不可見的事物都是盲目的, 尤其現有教育對基礎科學教的不夠.
7 q  D1 A% `+ f! T5 [曾有位設計該機板的年輕硬體工程師參與ESD修改, 看著他拿著電工膠布就包了起來打算做隔離, 當下我只能忍著性子說, 這膠布對電磁波有隔絕效果嗎? 只見他理直氣壯的說"多少幫助吧!" 當下三條線都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 只能說, 這也是代溝嗎??
9#
發表於 2009-7-16 11:31:12 | 只看該作者
電子產品外殼電磁波屏蔽處理與散熱設計
% Q+ z) f" S. f$ u科技網 - ‎4 hours ago‎/ m2 D+ K) y/ p& h3 I7 a  @+ I
一般產品設計工程師,所要面對的EMI問題,其EMI抑制對象多半來自傳導性(Radiated)與輻射性(Radiated) 2大干擾源,其中傳導性EMI是由電源線路傳送干擾信號,而連接同1個供電來源的電子裝置,都會受此干擾影響,而輻射性EMI則是透過開放空間進行傳遞,毋需透過或藉由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6 04:20 PM , Processed in 0.1380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