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globe096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Gartner提出2012年十大策略性技術!大家最看好哪三類?

[複製鏈接]
14#
發表於 2012-1-9 17:11: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nnoing123 於 2012-1-9 05:12 PM 編輯 , @% Q+ Q6 U$ }* m1 k1 Q$ i( A8 v
& v& j8 p# k9 z' Q8 c. ?& p" J

7.女性帶動智慧手機廣泛普及。根據我們在2011年進行的智慧手機用戶調查顯示,男性偏好嘗試智慧手機上的新興應用程式與服務,而女性則較常使用語音通訊、簡訊及Facebook等常見服務。女性用戶熱衷於將各項通訊管道整合至單一裝置,此一行為正在推動智慧手機在大眾市場的普及。


6 t0 A4 d. o1 u& R

8.購物更方便。根據愛立信日前進行的調查顯示,有67%的智慧手機用戶,表示他們希望使用智慧手機進行付款。我們不應該單獨看待付款應用模式,而是應當將它放到日常購物大環境中來加以認識,應用於取得產品資訊、獎勵積分、開具收據、甚至是大型購物商城的室內導航等。

. V7 G; u$ H; _: @

9.萬物皆可被連結。在2009年第4季,行動數據流量首次超越語音流量,而在2011年第一季更是達到語音流量的兩倍。消費者希望身邊的所在地與事物,例如汽車、自動販賣機、驗票口等,都能連結網際網路。

0 j$ T) P5 ?. h- ?1 T

10.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消費者更希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在經濟動盪與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年代,我們注意到消費者對水電供應等公共設施服務重新產生興趣。同樣的,人們可支配收入的變化,也正在帶動消費者對管理消費服務的需求。

$ i, U1 d2 d! U2 H# L5 J2 K

報告全文詳見:

英文原文版+ i5 L/ l( O' z2 @7 l* t
   簡體中文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發表於 2012-1-9 17:10:03 | 只看該作者

以下是愛立信的十大消費趨勢預測:


( j% L( R. H, I+ i) ?; j0 Y' S
: ~7 h. M5 _, S: r2 m

1.網路連結至上。在現今社會,網路連結與呼吸同樣重要及不可或缺。在實現網路連結後,即使不得不節省開支,網際網路也將成為消費者最不願意放棄的一項消費行為。

, I7 F& x5 H: ?- ]( S

2.人人都能成為服務提供者。市場存在著對新服務的龐大需求,而網際網路讓企業與消費者可能創造嶄新應用解決方案,例如apps 應用程式。

6 W& H$ l4 Q7 F9 j  P

3.社群媒體重新定義新聞傳播。社群網路不僅推動圖像、視訊與音樂的消費,同時也正在透過相關社會評論的提供,協助消費者判別新聞的真實性。

5 j& A$ w: N- n7 a6 E% M2 L

4.手機在日常行動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消費者越來越關心與他們直接相關的各項行動服務,當被問及出門必攜物品時,有九成的智慧手機用戶受訪者表示出門一定要帶手機,而其中只有八成選擇攜帶金錢。


6 l" F/ f2 q* `/ r

5.透明比隱私更重要。人們正逐漸習慣透明化的生活,並且也期待企業及組織,同樣能夠讓舉止公開透明。


' a4 P9 S0 @( @1 ~% @; V

6.雲端讓一切變容易。分享資訊及擁有多部連網裝置已經成為消費者常態,進而促進更多雲端服務的導入,背後主要驅動因素就是易用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表於 2012-1-9 17:08:48 | 只看該作者

愛立信預測2012年十大消費趨勢


. N- @' T0 g9 B

2011年圓滿落幕之際,愛立信消費者行為研究室(Consumer Lab)針對2012年及未來消費趨勢發表預測報告,重點包括:網路連結已成為如道路及電力同樣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社群媒體正在重新定義新聞傳播模式、所有人都能成為服務提供者。

; n! t% n7 H/ G1 F

根據愛立信消費者行為研究室的調查發現:在網路連結具體實現後,網際網路是消費者在節省開支之餘,最不願意放棄的一項消費行為。

過去15年來,愛立信消費者行為研究室持續對人們的價值觀、消費行為,以及對資通訊技術(ICT)產品與服務的認識進行研究。愛立信全球研究專案,每年都會在40多個國家及10多個大型城市展開對10萬名個人消費者進行訪問調查。$ J, {; e$ O& U1 P
愛立信消費者行為研究室研究總監Michael Björn表示:「消費者對智慧手機應用的喜愛與依賴,已形成極為密不可分的關係。自從觸控操作讓網際網路服務變得不再複雜以來,人們開始期待這樣的便利性,能擴展至生活的更多面向。根據我們剛在新興市場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是初次使用手機的新手,也會很快成為網際網路用戶上網正在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發表於 2011-12-26 15:10:21 | 只看該作者
「明年最大的趨勢就是內容創作,以及用說故事的手法來型塑品牌印象,透過社交的管道來傳播與分享這些故事。」——英特爾社群媒體卓越中心總監Becky Brown 0 s# k+ Q4 x8 \9 j% @. y5 }

- D6 X  z+ E- m7 E5 M+ d6 d% w/ L「社交、搜尋、以及社群建構,在2012年將對行銷產生重大影響。混亂無序的問題將減輕50%,內容在短短數分鐘內便可以更新,不必再花上好幾天,使用者可以更輕易地搜尋或瀏覽內容。」——英特爾行銷長Deborah Conrad 9 `3 J8 X: I: P

$ x% n4 H7 U9 {" L製程技術邁入3-D,激發創新
3 X' b0 v( C: B5 J1 J. q' t" L「2012年將是22奈米(nm)三閘(Tri-Gate)電晶體的元年,各產品領域都將開始採用,帶來前所未有的效能與省電效率。」——英特爾資深院士Mark Bohr ! h/ a( ~) n- Y- E

8 [+ s  h4 V) P! V「製造業將邁入2.0時代。新創研發企業將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竄起,並且突破模仿的窠臼,以創造力帶來許多成功機會。『融合式』與『綠色』科技新創公司的增加數量將超過一倍,矽谷文化在經歷許多挑戰下開始聚焦於追求經濟目標。」—— Ceriaglobal公司Dhaval Chadha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於 2011-12-26 15:10:14 | 只看該作者
「Ultrabook將為所有客群帶來全新外型的低價位機種,讓每個人都有能力購買。以往這樣的裝置售價昂貴,大多數人無力負擔,但現在我們將把Ultrabook帶到每個人的手上,而且這樣的外型將普及化。具備這樣輕薄美觀,外型出眾搶眼的機種,是大家都想擁有的。」——Jon Peddie Research公司Jon Peddie1 _' b& o7 |4 f  {3 c/ q  ^8 o( U
( K$ j& e- J5 k: |' q$ W' Q) _
巨量資料持續增加,交流並改變產業面貌 0 c% B& M+ P0 z
「我們漸漸依賴資訊以及垂手可得的數據,未來會持續增加,因為人們希望能夠透過這些資訊進而更好掌控自己的環境,有更多的機會與選擇表現自己,並藉此轉變成更大的影響力、獲得成果,以及發揮力量。汽車駕駛可以透過由語音操控的免持系統撥打電話、從MP3播放器中挑選曲目、或者從免持系統中聽取語音播放的純文字簡訊;駕駛不僅能透過裝置連結到住家或辦公室,而且雙手不必離開方向盤,視線也停留在前方路況。在此同時,『資訊超載』的情況將日趨嚴重。在這項趨勢中,被資訊淹沒的消費者必須努力判斷哪些是真實、可靠、而且準確的資訊。」——福特汽車(Ford Motor)未來學專家Sheryl Connelly
: B9 V: }9 W: ?& a/ M, y3 _
8 I9 f9 y; o% I% K, |0 F5 ?( D9 F4 g「2012年是關於資料爆炸,亦即巨量資料的一年。不論是透過人或機器,英特爾讓數十億部聯網裝置創造資料,並進行分析、儲存、傳遞、交流,從而分享有用的資訊,並且改善全球各地數十億人的生活。」——英特爾副總裁暨資料中心與儲存事業群總經理Kirk Skaugen
  H5 ]+ @1 X! h+ e4 e
6 i9 X. v3 N. ~$ h2 h5 S1 `+ q* T「行動革命將持續提升雲端技術推出的速度。每賣出600隻智慧型手機,或122台平板電腦,便需要架設一部內含Intel® Xeon®處理器的伺服器來服務新形態的應用。這項趨勢將會在2012年延續,而且可能會加速發展。事實上,我們預期內含Intel Xeon處理器的雲端系統在未來5年的出貨量將成長4倍。」——英特爾亞太區暨中國資料中心與聯網系統事業群總經理Jason Fedder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於 2011-12-26 15:09:45 | 只看該作者
「大型企業監視個人私有雲檔案引發的隱私危機,將登上新聞標題。依照消費者喜好來打造的購物環境,已實際運用在網路與店面通路。學校開始採用平板電腦與電子書來取代紙本書籍。智慧型手機與行動上網的使用量持續攀升。雲端將越來越受歡迎。自助式智慧商店數量將會增加。雲端駭客造成嚴重損失,將是虛擬世界中的首次重大恐怖攻擊,而這也將提升安全意識。」——What's Next Consulting Oy Futurist未來學專家Elina Hiltunen
1 [0 E$ h" H" U0 q/ l4 @5 `. R# N, W) c: \; _9 Q
「安全性是所有規模的機關行號與產業最關切的問題,2012年它將於不同領域的電腦產業中轉變,並成為最大的軟體趨勢。」——英特爾資深副總裁暨軟體與服務事業群總經理Renée James
% v: H  [* _. \0 Q! Q5 X$ j9 s& r" ?5 v
創作與螢幕帶動新的運算經驗
$ h2 g( W9 _  J% l7 L+ L「2012年,消費者的渴望將形成並帶動主流——不光是許多事物的遊戲化,我們還將看到手動做出的各種東西,重點在於創造、自己動手做、以及製造。」——英特爾文化人類學家暨互動與經驗研究部門總監Genevieve Bell $ I% w/ l; F2 R: A+ n

! }  g$ [6 J) l' A2 ~2 z, H「2012年我們將看到運算能力的螢幕化(screenification)趨勢,也就是說,運算不再只屬於電腦,整個焦點將轉移到螢幕;會有越來越多的螢幕規格和選擇,讓人們能依生活需求選擇想要的電腦,而不是受限於既有的電腦型態。我們不再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以及Ultrabook™超輕薄筆電看成特別裝置,而是把它們視為可以優雅地融入生活中的螢幕。」——英特爾首席工程師暨未來學專家Brian David Johnson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於 2011-12-26 15:09:16 | 只看該作者

2012將帶來哪些新趨勢?

隨著2011年接近尾聲,英特爾公司主管與科技產業未來學家分別看了高科技水晶球,並預測明年將吸引眾人目光的科技趨勢。
( O  I" i( u5 Y  a0 j
6 q1 Q) L+ {8 j. i2 x英特爾技術長Justin Rattner表示:「我們正處於非常關鍵的時間點。此時此刻,科技不再是限制發展的因素;如今真正的限制,在於我們的想像力。」
+ b7 h- V) f- v* Z' {
# d8 d! D9 p3 |9 ]$ V5 T# A+ }從巨量資料(big data)到一切都「遊戲化(gamification)」與「螢幕化(screenification)」,以及雲端環境的安全問題,英特爾與產業領導者以及科技界人士預測了2012年哪些趨勢將登上媒體標題,並想像未來的科技面貌。 + s: `/ t# V% R
" a/ v" \0 W4 L; d( u& _8 n
對於安全運算與聯網的需求直線攀升7 {( ]( B6 ?1 Q  N, y+ O. N
「從英特爾角度來看,2012年同樣會是加速轉移至智慧型聯網系統的一年。隨著聯網更加普及,智慧型系統將需要越來越高的效能才能提供更精采的體驗,並且更加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英特爾副總裁暨智慧系統事業群總經理Ton Steenman
3 h2 B/ b+ F9 E, V# [# \, F  n( H% N: L9 ]  G6 q
「由於上網的途徑越來越多,網際網路仍將是重點,而行動聯網也將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從裝置到雲端提供絕佳的經驗,將成為替消費者和他們選擇用於日常生活的裝置之間,建立長久關係的關鍵。經濟前景仍不明朗,企業必須盡全力走出迷霧。各界對Windows 8*抱持極高的期望,因為它將連結百萬種我們愛用且需要的舊有應用程式,以及未來的新應用軟體與觸控經驗。」——英特爾隨身型易網機(netbooks)與平板電腦事業群副總裁Doug Davis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1-11-1 14:59:43 | 只看該作者
超低耗能伺服器(Extreme Low-Energy Server) —超低耗能伺服器主要由伺服器業界新進業者所提議、推出並行銷。採用這種伺服器將帶領買家回到過去。這類系統採用多半為行動裝置使用的低耗能處理器,每一特定伺服器單位下最多可為30倍以上的處理器服務,且與現有伺服器相比耗能更低。這種新方法非常適合特定的非運算密集任務,例如map/reduce工作量或對網站傳送static object。然而,大部分應用將需要更高的處理能力,而低耗能伺服器模型也可能增加管理成本,使這種方法的普及受到限制。 " w8 \/ y7 [; C0 q! B& W
$ B  r( o4 J7 u  v# @
雲端運算—雲端將形成一股破壞力量,可能會對多數產業帶來長期而廣泛的衝擊。雖然2011、2012年雲端市場仍停留在初期階段,未來各領域大型企業均可望全力投入各式產品,以建構雲端環境並提供雲端服務。未來兩年內甲骨文(Oracle)、IBM與思愛普(SAP)都將推出大型計畫,提供各式雲端服務,此外微軟(Microsoft)也將持續推出雲端產品。由於上述傳統科技業者持續擴大相關服務,市場競爭勢必增溫,企業級雲端服務也將逐漸增加。 # Z# H5 I1 Y' g) P

, w# M& ?! A* Y過去企業對雲端技術仍在摸索與了解階端,現則開始針對特定工作量導入雲端服務,並決定是否需要建構私有雲端。能結合外部公共雲端與內部私有雲端服務的混合雲端運算(hybrid cloud computing),還有確保與管理整體雲端架構的能力,將成為2012年市場一大重心。就資安的問題而言,FedRAMP與CAMM等新型認證制度即將進入初步實驗階段,為提升雲端運算資安奠定基礎。至於私有雲方面,IT的挑戰將在於如何使用DevOps概念整合分屬操作與開發的群組,好在速度與效率上拉近與公有雲端服務商之間的距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1-11-1 14:59:27 | 只看該作者
巨量資料(Big Data) —以目前檔案傳送的大小、格式複雜程度及速度而論,傳統數據管理技術已難以應付;光是要管理大量檔案,就必須有新穎特殊的技術。目前已有許多新技術崛起,有些甚至具有破壞潛力(例如記憶體內資料庫管理系統,in-memory DBMS)。分析技術已成帶動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ing)的一大應用,無論是在資料庫管理系統外部或內部使用MapReduce程式,或是使用自助式數據賣場(self-service data mart)。巨量資料這股趨勢意味著,未來使用者將無法把所有有用資訊放在單一資訊倉儲中。能視需要整合多重來源訊息的邏輯數據倉儲,將取代單一資訊倉儲模式。
2 \: O* Y8 Y" I$ n# m
6 M) `; H, X; r6 h  L6 B) O記憶體內運算(In-Momory Computing) —Gartner預測,消費性裝置、娛樂設備及其他崁入式IT系統,將大量使用快閃記憶體。此外,在空間、散熱、性能、耐用性等方面具有關鍵優勢的伺服器,其記憶體階層也將因此新增一層。除了提供一個新的儲存層,記憶空間大量增加也將帶動新的應用模式。記憶體內應用平台包括:記憶體內分析技術、事件處理平台(event processing platform)、記憶體內應用伺服器、記憶體內資料管理以及記憶體內訊息傳送。 % B+ r* C* E7 n6 Y7 X

6 Z" s. |, F, B+ j$ b& X, z無論是利用記憶體內既有應用程式,或者是重構這些應用程式以利用記憶體內模式,都能提升過渡期間應用程式的效能與擴充性、減少應用訊息延遲(低於百萬分之一秒)、大幅加快批次執行(batch execution),並加速分析應用程式的反應時間。由於記憶體密集硬體平台的成本與普及率將在2012、2013年間達到引爆點,記憶體內運算勢將成為主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1-11-1 14:59:11 | 只看該作者
未來三年內,分析法將在第三個層面上逐漸成熟,從個人執行的簡單結構性數據分析,轉變為能針對來自眾多系統、種類繁多(文字、影音等)的複雜資訊進行分析,這有利於協同式的決策過程,結合眾人之力來進行分析、腦力激盪並達成決策。 5 U' u3 O" a0 W7 x

6 P" _# v0 N  K' }" ?+ X6 t分析技術也開始擁抱雲端技術,並利用雲端資源提升效能、進行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
2 @9 u# @  f' F2 D2 G8 _# z& f  p1 y) W* N6 d$ `/ {
在2011與2012年,分析技術將日漸聚焦於決策與協作。新的方法並非僅是提供資訊,而是提供模擬、預測、優化與其它分析技術,讓每一種業務作業(BPA)在任何時間地點均具有更高的決策彈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1-11-1 14:58:47 | 只看該作者
App商店與市集—蘋果與Android的APP商店是能提供行動用戶數十萬種應用程式的市集。Gartner預測到了2014年, App商店的行動應用程式每年的下載數量將超過700億次,而且原先只在消費端掀起風潮的趨勢將轉而以企業為主。有了企業App商店後,IT的角色將由過去中央集權式的規劃者,轉變為針對使用者提供管理與經手服務的市場管理商,甚至有潛力形成一個對企業提供支援的生態系統。企業採用App時應妥善規劃並採用多樣性手法,且須根據風險與價值區分各種App。
8 q2 ]7 T! c( d5 y$ b$ X* T
- L. y6 e4 ?' e/ y次世代分析技術(Next-Generation Analytics) —目前分析技術正根據下列三種面向成長: , b9 D& J% x! d( {0 x: @

( n5 D6 E& |* r) o8 ]3 uŸ  從傳統的離線分析技術,進化至線上崁入式分析技術。過去各界已對此主題投入許多心力,未來仍將是分析技術的主要焦點之一。
  B2 Y8 N5 g* g+ J2 l" i7 \) U
9 A' a7 g1 |2 f: E/ iŸ  從過去僅止於分析歷史數據,轉而解釋來自多重系統的歷史與即時數據分析是如何模擬並預測未來。' _7 x' b$ ~+ Y; b$ c% R

6 }, \5 s2 C* [- V, jŸ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1-11-1 14:57:37 | 只看該作者
情境與社群使用經驗—情境感知運算利用終端用戶或物體環境、活動、關係與偏好等資訊,提高與該終端用戶或物體的互動品質。一個情境感知系統會預測使用者的需求,並主動提供最合適與客製化的內容、產品,或服務。情境可用來連結手機、社群、地理位置、付費系統,與商務。它有助開發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模型導向(model-driven)安全與集成(ensemble)應用程式。預計至2013年,情境感知應用程式將出現在部分目標市場,例如行動裝置的地理位置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s)、擴增實境與行動商務。
3 L, ?5 b& r2 X8 }
) h' Y  X5 m6 ]4 o在社群方面,應用程式介面開始朝著社群網路的特性來發展。社群資訊亦成為情境資訊的主要來源,能強化搜尋效果或程式操作。 * Q& L$ d- H6 V* F  m7 G

4 J0 S4 h# Q( F% W9 ]9 }) ?& g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或IoT) —物聯網是指如何將感應器和資訊加到消費者裝置或實體資產等連於網路的實體物件上來擴大網路範圍的概念。此構想和概念其實已存在多年,連上網路、擁有辨識、感測與溝通功能的物體數量與類型亦愈來愈多。這些科技將在未來數年會達到臨界量(critical mass)並帶動經濟。IoT的主要成因包括:/ i. s/ i( L5 H: T" ]- Y* W1 k
$ F9 T" N: K4 a5 D! ]0 Q
Ÿ  嵌入式的感應器:行動裝置和愈來愈多的地點與物件被嵌入用來偵測和通知異動的感應器。
# O" }0 Y- @' c+ }& w1 B0 m8 ^5 V8 ^$ v1 T: Z' S
Ÿ  影像辨識:影像辨識技術是用來辨識對消費者和企業具有價值意義的物件、人物、建築物、地理標示與其他事物。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安裝相機的趨勢,將此技術從原本主要用於產業的應用程式轉為針對龐大消費者與企業的應用程式。1 n# Z) s* q6 o! T& ~& ~" S, |4 b

9 @6 n& }: s( W% w2 uŸ  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或NFC)付費:NFC技術讓使用者只要將手機在相容的讀卡機前面搖晃一下即能付費。一旦NFC被嵌入臻於臨界量的手機內新增付費功能,公共運輸、航空業、零售業及醫療保健等產業會跟進開發可運用NFC的其他領域,以提高效率和客服品質。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1-11-1 14:57:06 | 只看該作者
2012年十大策略性技術包括:
4 h+ o* ?5 m, ~3 P) q5 r1 [' \- _
平板媒體與未來產品—使用者可選擇不同尺寸的行動運算裝置。沒有任何單一平台、尺寸或技術能主導市場,直至2015年,我們預估企業會透過兩至四個智慧客戶服務來管理一個多元環境。IT主管需要多元管理方案處理多種尺寸裝置,及員工帶自己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裝置到公司上班的議題。
+ d8 y% j6 G3 J' w2 {
! j- \- _* @; ~) d企業需規劃兩種行動策略,一種是用在企業對員工(B2E)的情境,另一種則用於企業對客戶(B2C)的情境。在B2E的情況下,IT主管需要考量社群目標、業務目標、財務目標和風險管理目標。在B2C的情況下,包括支援消費者的企業對企業(B2B)活動,IT主管需處理一些新增問題,例如凸顯和管理應用程式介面(API)以讀取使用企業資訊與系統、與第三方應用程式整合、和不同合作夥伴的功能進行整合,例如研究、社群網路,和透過軟體商店發佈等。
7 {. \* s8 \0 Y+ N/ W( G+ J9 ^5 b% C6 J- N2 J- I2 N$ M
行動為主的應用程式與介面—20多年來一直維持不變的使用者介面(UI)範式(paradigm)開始出現變化。視窗、圖示、選單、指標的UI將被注重觸控、手勢、搜尋、影音、以行動為主的介面所取代。應用程式本身可能會轉變成針對性更高與簡單的軟體,可被組成較為複雜的解決方案。這些改變將帶動對新使用者介面設計技術的需求。8 |9 a' m) r* G3 l4 x3 m- Q% F! k7 N

- x% K4 W$ `" K" U5 [# _因應許多供應商不同的裝置類型來開發應用程式使用者介面時,需去瞭解不盡完整的成因,與可相容的程式結構,並將它們合組成各裝置的優化內容。行動消費應用程式平台工具和行動企業平台工具逐漸興起,可讓開發商更容易在跨平台環境中開發程式。HTML5同時也提供長期模型處理某些跨平台問題。預估在2015年以前,行動網路技術將大幅提升,因此原本在2011年的本機應用程式,日後有半數會被網路軟體所替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5-31 03:36 AM , Processed in 0.1300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