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55982|回復: 6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數位電視晶片競爭激烈!創新技術瓶頸究竟何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1-5 14:3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0Chipcoin
面對市場研究所指出的各家所面臨的問題,是否可能提供RD們技術討論的空間?5 Z3 ?0 I5 l3 f6 p; x
遊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隱藏內容請回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2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07-1-12 16:50:44 | 只看該作者

數位電視晶片沒人搞algorithm, De-interlacer永遠輸人

相較於Trident, Genesis (Faroudja) 的team集中火力在motion compensation algorithm,. F2 K0 o4 O; Q% H3 k* k
台灣公司還在用上一世代的老方法搞de-interlacer, 厲害一點的只是把前端AFE, PWM整合進去,
5 M+ t  B3 ^. o. c8 \7 k  b3 D: v畫質離tier 1 team 相差可遠, 想摸Sony, Samsung main stream LCDTV還早的很.
/ L+ F0 y: V, C! V) b$ ]& Q5 ~! J3 l- M8 [
至於RTK, 連Scalar都很差, 遑論De-interlacer了, 目前市場重點只有三個: 畫質, 畫質 and 畫質.
9 z1 f- D' F* h  k- J& @畫質差就沒有溢價, 就只能玩血腥殺價的白牌市場.

評分

參與人數 1Chipcoin +3 收起 理由
jiming + 3 技術市場的深度評論!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發表於 2007-1-13 00:02:12 | 只看該作者
數位電視晶片的algorithm" ]& Y7 ?4 R, a7 Q
motion compensation 的確是重點
/ A# B# A6 A' o% r' K因為Interlace field 若只是組合成 non-interlace frame' @4 f% P; c5 k
在移動的部份會產生毛邊現象,其中尤以水平運動最為明顯
  C9 E5 a/ w* v# D# E4 F0 \因此如何將間隔1/60s的運動區塊適當的補償回來- e" `6 V  f+ Q2 K
就是畫質好壞的關鑑技術之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於 2007-1-15 09:41:11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各個公司還是有在搞motion compensation 的algorithm,只是能否整合進IC可能不是在今年的事。

評分

參與人數 1Chipcoin +1 收起 理由
jiming + 1 以資鼓勵,再接再厲!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於 2007-1-18 14:35:40 | 只看該作者
玩過motion adaptive跟motion compensation 演算法的人都知道為什麼大部分的IC還是用motion adaptive.
! |4 h) F: R5 w0 V- b2 ]motion compensation 要做到1/2pixel才會看的出比較好的效果, 那1/4pixel呢? 還有運算複製度以及實現的難度呢?& _; f' A6 ]2 N9 x" R; ^& y" C

$ ?! Z: d% `$ i: H另外motion compensation 如果沒處理好的話, 畫面肯定會比motion adaptive差, 那問題來了, 如果只靠1/4 pixel motion compensation 就可以做好的話, 我想台灣肯定可以做出一堆像樣的de-interlace IC了, 所以除了motion compensation 之外, 其他演算法的搭配也是很重要的.2 e4 w5 w9 W7 [
9 \+ y; ]- I% C5 U
我認為如果跟國外的desgner co-work過, 就會明白他們嚴謹的態度跟精益求精的精神才是他們可以做好的原因, 這樣子的感覺跟SONY合作時更能強烈感覺到...

評分

參與人數 1Chipcoin +3 收起 理由
jiming + 3 讓我們也嚴謹合作、精益求精!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於 2007-1-18 14:59:10 | 只看該作者
哈....我就是負責上面報導其中一家de-interlace的人2 y5 i6 M& X* \
現在的de-interlace 發哥已經作很好啦,我們公司+ y4 _5 T" @& I& C' Z0 k
雖然比較不被看好,但是De-intelace 已經ready嚕(有點老王賣瓜XD)
& |- ~: c9 s8 U2 I$ D0 B哈,至於作motion compensation在de-interlace 上面只有philip
1 x' I9 P! ^5 b1 w( T% j5 K有出過一次,但是實在是太貴了,所以根本賣不掉,他們自己出的電視/ L, _* {/ W$ m8 i3 Y9 r
一樣是用motion adaptive的演算法阿,你隨便用line buffer加一加
" C* Q+ [' S# [" Q6 K( o6 \6 Y如果是8*8的 block那就是要8* 1920*1080*24bit,那sram加上去: |, [2 V2 J/ Y% r! g# c
還不要說frame buffer對於memory的effort,所以現在有作motion+ x+ G; r! _3 w) M( {* y
compensation的都是用在今年Q3就會大量用的120 Hz上面。
8 _0 a: o) m( I2 Z# J4 Z2 x至於詳細,請看看paper 或是各大廠的介紹摟

評分

參與人數 1 +3 收起 理由
DennyT + 3 敢出聲是一定要給分的啦!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於 2007-1-18 15:07:24 | 只看該作者
如同tommywgt大說的,) B/ w3 ?& ?( q1 U
要用motion detection 還是motion estimation 來處理' F% }' s; K5 L' [1 P8 e5 W
前者在於reliable 的 morphological operation about erosion and dilation 和 3:2 pull-down; l4 w- `% l  r. f2 ?/ }: J
後者關鍵在1/4pixel interpolation 之 hardware cost 和 power comsumption
& U$ _, W+ M2 g此外還有那些演算法是數位電視晶片需要的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於 2007-1-22 11:12:17 | 只看該作者

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DTV/HDTV的視訊/影像畫質

Deinterlacer只不過是整個DTV/HDTV視訊/影像處理中的一環, 即使Deinterlacer演算法在好, 假如前一個環節沒處理好, motion detection/motion estimation誤判機會就高, 畫質並不會改善多少; 另外Scaling亦會影響. 總括來說包括 TV Decoder (如果視訊是由Analog TV而來), Demodulation, MPEG Decoder, Deinterlacer, Scaler, (Locast) Contrast Enhancement, Sharpness (Peaking/CTI/LTI without amplying the noise), Noise Reduction, Color Enhancement, Motion-based Franme rate conversion (50Hz/60Hz --> 100Hz/120Hz), Overdriving, RGB LED Backlight Control, ..,等, 還有最後板子的干擾問題.
& v$ Q# T" R2 R
& n. [* C7 f& r. T) ]: V8 C5 M所以較實際的考慮應該是, product target的segments.
9 G. D: k3 D- `2 f9 K5 `0 ~
8 H2 p; F5 I' A8 k3 D9 i; J至於是否要用motion-based deinterlacer, 其實若所獲得的motion vectors是不可靠的, 那麼畫質會比Motion Adaptive還慘, 所以也許可採Hybrid.

評分

參與人數 1Chipcoin +3 收起 理由
jiming + 3 每一個成員都會影響社群的發展?!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於 2007-1-22 21:22:18 | 只看該作者
請問cck大:
: B. Q% W* `* F( ?9 w您提到這麼多的功能是否都能在一顆晶片就實現出來呢?
4 S; r. w6 i' ]$ g* D% {像是Scaler, (Locast) Contrast Enhancement, Sharpness (Peaking/CTI/LTI without amplying the noise), Noise Reduction, Color Enhancement,功能好像跟DSC晶片蠻像的,還是其中有其不同的奧義之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於 2007-1-23 13:31:34 | 只看該作者
一般而言, 只要可達到cost down的需求, 大部份數位電路都會被整合, 目前 TV Decoder, 不同傳輸方式的Demodulators, MPEG Decoder或H.264, Deinterlacer, Scaler, (Locast) Contrast Enhancement, Sharpness (Peaking/CTI/LTI), Noise Reduction, Color Enhancement, Franme rate conversion 都已經被整在一顆控制晶片, Overdriver則整在Driver裡面, RGB LED Backlight Control則在Panel端.
: [! p1 G9 K/ b9 j6 u0 A- ?
5 B6 h) Y) R" |: i" d' J我的了解是, DSC晶片較偏Image Capture, 主要有CFA interpolation的演算法(例如, 如何在只有R的情況下, 產生G及B)及Signal Processing (含WB), 另外影像壓縮為JPEG/M-JPEG; 也許其他做DSC SoC的人可以提出見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發表於 2007-1-23 15:37:10 | 只看該作者
謝謝 cck大 及 tommywgt大, binjon大 的經驗及見解
7 k+ p+ @3 }/ g( W) C; P( P讓我們對數位電視晶片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表於 2007-1-25 11:06: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masonchung 的帖子

恩...CCK大不知道是不是同行XD
2 A% O/ h$ b# Y. ]! |# e. O  |現在120Hz frame rate double converter以經是趨勢了
, i( q% K9 z5 A- W尤其越高階越需要,因為已經快要把response time降到4.7 以下
0 E' A% I* ?6 g( R5 [0 D那LCD 的performace就完全不輸PDP 和CRT了,所以對於各大廠都是在想這塊1 p. g) w+ b$ c4 X" y1 m, \5 U# F
問題就是這邊演算法好像都是在philip的淫威之下,發哥好像就是licence他們的東西
! |2 M( ~2 k  S; J$ C: F,至於Di前端的東西,實在是相當重要,尤其台灣大陸這種利益糾葛導致類比訊號6 j  X. d4 y( w1 r6 \" K7 `( g
不知啥時才會斷的地方,comb filter和Video decoder在前端解的訊號實在是
3 z) f5 Z) P5 Q, C3 f+ K相當大的issue,大小M在這邊實在是厲害,作的已經相當成熟了# Y1 F! n  P. D" n% f7 f
尤其是小M,die cost之低,神乎其技阿!!!哈( ~5 t7 N- `, @
其他家,應該是老哥笑老弟,差不多吧
5 F" R6 m( U' ?1 E$ E& [8 b. h" G+ [

0 }& }+ P$ w' R$ u至於整合的部分,我想做最快的應該是ATI或是Broadcom吧,ATI有作GPU的經驗; h" f* h, z* c! U9 t# z
硬撐DDR那邊的頻率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小菜一碟,所以要整啥進去都不怕,
1 E- ~3 }3 }/ O+ w) yBroadcom我親眼看他們的performance實在是不錯,聽說有併購小公司來的技術

評分

參與人數 1Chipcoin +5 收起 理由
chip123 + 5 同行不再是冤家!互相批評求進步?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發表於 2007-3-9 13:10:52 | 只看該作者
其實不只發哥也有在做喔, CXO的也有在做) K# @" }3 ~, w
只是我也沒想到今年Q3大家就能量產了
. S' _' ?8 \3 l/ Z看來技術實在是進不的很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發表於 2007-5-16 11:13: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chip123 的帖子

台灣design house的優勢,只能以低價及System support先搶客戶

評分

參與人數 2Chipcoin +4 收起 理由
masonchung + 3 Pls share us more!
jiming + 1 這樣的優勢還能維持幾年光景?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發表於 2007-5-21 10:37:31 | 只看該作者

詠發推出國內第一顆六合一行動數位電視解調單晶片

那這是「全球第幾顆」呢?:o
; O: {/ z9 e$ l% @3 o0 f# q$ E; A8 U- F) s! [8 J+ d
http://www.afatech.com.tw/news/20070518.htm: T" E2 i, O, A. R5 O
# _: V3 l) V3 @$ U! u  F  N
專業數位電視核心晶片廠商詠發科技(Afa)日前宣布推出國內第一顆六合一行動數位電視解調單晶片AF9100系列。( O" f1 h3 d" L; J/ b# `" M: X4 J) p
7 R( I( @) A% g" G
詠發自2005年以來已成功推出三代的DVB-T解調晶片,這些晶片已被廣泛運用在各種不同的應用,如可攜式導航裝置(PND)、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PMP )、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電視接收器、車用數位電視、手提式電視及數位機上盒等。詠發藉由在地面數位電視所累積之豐富經驗,已著手開發完成手機與手持行動電視專用之多標準行動數位電視解調單晶片,並將於今年六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中展出。
# i' I) \. b3 P4 f. n% E4 e, c1 R; F" C) C
此AF9100六合一晶片可支援全球各地不同規格的手機電視及廣播標準,包含4種電視DVB-H、 DVB-T、T-DMB、DAB-IP及 2種常用音頻廣播DAB/DAB+與FM。. a. l) g2 E, y- c5 \
+ ]1 q  G* Y3 B* K! U; _" ?
AF9100系列有多種界面選項如SDIO、SPI、USB2.0、I2S及 TS,可提供和手機基頻晶片或多媒體晶片在整合上最符合經濟效益的解決方案。另外,AF9100系列也承襲了詠發在DVB-T解調器上量產的know-how與經驗,提供了優異的移動接收能力,可確保客戶的終端產品能順利通過嚴苛的實際環境測試。# Y5 M. p4 X" i: a7 O5 ~) {

  m6 C, v- j/ u; z" L在應用上,詠發獨家的Memory Management Scheme可讓AF9100系列在使用較少記憶體下還能夠同時開啟更多的並行服務像是同時收看多個節目、看一台錄一台、電子服務選單、即時訊息、緊急廣播等。除此之外,AF9100也擁有低耗電及快速頻道切換(小於20ms)的能力。6 P* s1 S0 c% O' [1 H- ^! K& w8 e

( g: h/ |+ x4 F* ?( X, tAF9100系列將於2007 Computex (6/5~6/9)展出,展示場地位於台北君悅大飯店十樓 1036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發表於 2007-6-4 09:16:06 | 只看該作者

顯示器驅動IC市場回顧與展望

http://www.itis.org.tw/rptDetail ... 9D6482572EB00077A865 b9 G( G2 ~# b

" `' C8 ^; Z0 N            產出單位:工研院IEK電子組; [. [6 D% P2 [$ x8 e9 Z9 W
            作  者:楊雅嵐
2 S; [$ f/ ^8 e8 p! i* F            日  期:2007/05/306 H( Y1 M: h. l; }; [5 N
8 H- `- e1 |8 I3 q; {. T$ b6 L
      自2001年起,在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監視器(Monitor)順利取代陰極射線管螢幕(Cathode Ray Tube;CRT)成為主流、筆記型電腦市場需求大增,以及多媒體/照相手機成為消費者基本配備等終端市場強勁需求力道帶動下,近年來面板及顯示器相關IC與零組件廠商也都搭上這班特快車,不論在營收或出貨的方面,均有大幅的成長,而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產業。在相關產品應用的部分,尤以液晶電視(LCD TV)的需求迅速擴展,最為此產業廠商所關切的主要發展依據。延續2005年LCD TV市場的大幅成長態勢,2006年在全球體育賽事以及LCD  TV售價逐季下滑等因素推波助瀾下,全球顯示器驅動IC(Driver IC)的市場需求仍高,整體趨勢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 s# b- q' \; f* O7 C' D: u7 }4 Q

2 Y; H" W- t, t4 x8 ]- l+ u, k7 ~      而隨著友達光電、奇美光電等台灣面板業者近年來逐漸擠身為全球光電產業的重要供應商,台灣Driver IC產業也日益蓬勃發展,總計2006年台灣Driver IC設計產值達753億新台幣,較2005年仍有近三成的成長。而在應用產品方面,台灣的Driver IC應用目前以大尺寸相關面板應用為主,中小尺寸應用比重仍低,但已逐漸受到台灣Driver IC業者的重視。
; ~) G# ^; V5 A  C  `) |
; b8 v. q5 S6 F$ B8 o/ H      在全球Driver IC的市場規模部分,延續自2005年下半年起,LCD TV消費市場的大幅翻揚態勢,2006年全球Driver IC出貨市場仍呈現約22%的成長,總計2006年Driver IC出貨量達51.5億顆;而在市場營收方面,受到Driver IC平均售價(Average Selling Price; ASP)持續逐年下滑的影響,2006年全球Driver IC營收表現僅較2005年成長約一成,總計營業額達79.8億美元。
* F1 h$ Y3 x( ^' Y# w4 [8 z) q* ]9 l$ _* L" n
      預估2007年全球Driver IC市場概況,將仍主要受LCD TV市場成長力道影響,出貨量部份將有17%的成長而達60.1億顆的出貨規模;至於營收部份,則在面板廠商不斷追求成本降低,導致ASP持續下探的影響下,僅較2006年成長8%,市場規模預估將達86.2億美元。展望未來幾年Driver IC的市場發展趨勢,則將受Multi-channel等技術應用逐漸普及,影響Driver IC使用量的減少,加上ASP仍逐年下滑的影響,預估至2009年全球Driver IC出貨與營收市場,均將呈現逐年緩步成長的態勢。$ n! f& R- v- c1 C' n+ l& W

- U& n2 U& I3 X! O      在台灣Driver IC市場的表現部分,由於自2005年起全球LCD TV熱銷,台灣面板業者也積極爭取搶進LCD TV面板市場;起台灣Driver IC業者也配合面板廠商,進行大尺寸面板用Driver IC產品線調整,逐漸提高TV用Driver IC出貨比重。除了在大尺寸面板用Driver IC的表現亮麗外,台灣Driver IC業者也積極思考如何強化競爭力,以及與手機業者的關聯度,以持續擴大耕耘在中小尺寸應用的市場。
4 @4 ^8 X% ?: W2 q- N% `5 f# `3 r# r
     此外在成本效益的考量影響下,諸如Samsung、Sharp等面板大廠持續擴大對台面板與零組件的採購,也激勵台灣Driver IC產業在全球地位的發展日益蓬勃。根據工研院IEK的調查統計顯示,2006年Driver IC在TV應用比重提高,以及海外面板業者持續加碼對台採購等因素帶動下,總計台灣Driver      IC設計產值達753.3億新台幣,較2005年成長近三成,佔IC設計業產值比重24%;預估2007年台灣Driver IC設計產業仍將持續呈現成長態勢,產值將近一步成長至825.7億新台幣的規模,成長率為9.6%。
4 K$ R* D) R$ G, ~' b0 k+ C& n4 F" k) y- B$ }, R
      在顯示器驅動IC的市場中,除了LCD Monitor應用仍將扮演要角外,TV應用Driver IC將持續擔任市場推升的主力。而自2007年起,TV市場將由日本廠商主導帶動高畫質Full  HD規格進入消費市場,亦將影響驅動IC迅速朝更高頻(60Hz到120Hz)、高輸出通道(Multi-channel)、高色深(8-bit到10-bit以上)等技術方向演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發表於 2007-6-11 00:24:09 | 只看該作者

電視驅動IC 高速成長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3881504.shtml
' T# P9 Z% }' s# t/ j# Z# H. I  $ e2 }% V  H8 n& H. q
自2001年起,在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監視器(Monitor)順利取代陰極射線管螢幕(Cathode Ray Tube;CRT)成為主流、筆記型電腦市場需求大增,以及多媒體╱照相手機成為消費者基本配備等,終端市場強勁需求力道帶動下,近年來面板及顯示器相關IC與零組件廠商也都搭上這班特快車,不論在營收或出貨的方面,均有大幅的成長,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產業。( Q% a5 n- {' ?1 g( \8 p/ ~$ _$ p
' ?5 ~3 b$ F  F  U8 o3 h* z8 G
在相關產品應用的部分,尤以液晶電視(LCD TV)的需求迅速擴展,最為此產業廠商所關切的主要發展依據。延續2005年LCD TV市場的大幅成長態勢,2006年在全球體育賽事以及LCD TV售價逐季下滑等因素推波助瀾下,全球顯示器驅動IC(Driver IC)的市場需求仍高,整體趨勢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 q+ P7 R% _) s0 u4 d0 X

# f2 ]) Q% p' p2 n( e隨著友達光電、奇美光電等台灣面板業者近年來逐漸躋身為全球光電產業的重要供應商,台灣Driver IC產業也日益蓬勃發展,總計2006年台灣Driver IC設計產值達753億元,較2005年仍有近三成的成長。' N  h; I: K, H$ ~0 Q
# p9 h, ~. n9 L0 u' G- T
而在應用產品方面,台灣的Driver IC應用目前以大尺寸相關面板應用為主,中小尺寸應用比重仍低,但已逐漸受到台灣Driver IC業者的重視。在全球Driver IC的市場規模部分,延續自2005年下半年起,LCD TV消費市場的大幅翻揚態勢,2006年全球Driver IC出貨市場仍呈現約22%的成長,總計2006年Driver IC出貨量達51.5億顆。; k, p/ H' N: K9 M  ^4 ^
( j, s1 l: w1 [2 }' N* R
在市場營收方面,受到Driver IC平均售價(Average Selling Price;ASP)持續逐年下滑的影響,2006年全球Driver IC營收表現僅較2005年成長約一成,總計營業額達79.8億美元。預估2007年全球Driver IC市場概況,將仍主要受LCD TV市場成長力道影響,出貨量部份將有17%的成長而達60.1億顆的出貨規模;至於營收部份,則在面板廠商不斷追求成本降低,導致ASP持續下探的影響下,僅較2006年成長8%,市場規模預估將達86.2億美元。
' D3 X! t4 j; u) S4 @
8 z8 _. @- E1 H5 L展望未來幾年Driver IC的市場發展趨勢,則將受Multi-channel等技術應用逐漸普及,影響Driver IC使用量的減少,加上ASP仍逐年下滑的影響,預估至2009年全球Driver IC出貨與營收市場,均將呈現逐年緩步成長的態勢。( ?6 P" F& G  g. T/ P: H
9 |, p& I" R0 a2 e  z$ G
在台灣Driver IC市場的表現部分,由於自2005年起全球LCD TV熱銷,台灣面板業者也積極爭取搶進LCD TV面板市場;台灣Driver IC業者也配合面板廠商,進行大尺寸面板用Driver IC產品線調整,逐漸提高TV用Driver IC出貨比重。除了在大尺寸面板用Driver IC的表現亮麗外,台灣Driver IC業者也積極思考如何強化競爭力,以及與手機業者的關聯度,以持續擴大耕耘在中小尺寸應用的市場。& z( R0 c# U) z
+ |& I$ h) c! |; l* A
此外在成本效益的考量影響下,諸如Samsung、Sharp等面板大廠持續擴大對台面板與零組件的採購,也激勵台灣Driver IC產業在全球地位的發展日益蓬勃。
6 ]$ M0 |. x. Z) ]: H) {. y  G
4 y8 r' O' [; B7 c$ ?根據工研院IEK的調查統計顯示,2006年Driver IC在TV應用比重提高,以及海外面板業者持續加碼對台採購等因素帶動下,總計台灣Driver IC設計產值達753.3億元,較2005年成長近三成,占IC設計業產值比重24%;預估2007年台灣Driver IC設計產業仍將持續呈現成長態勢,產值將近一步成長至825.7億元的規模,成長率為9.6%。
. n  _$ w$ n6 x0 e) U8 P* U- p+ Y! r8 p! `  ^. x
在顯示器驅動IC的市場中,除了LCD Monitor應用仍將扮演要角外,TV應用Driver IC將持續擔任市場推升的主力。而自2007年起,TV市場將由日本廠商主導帶動高畫質Full HD規格進入消費市場,亦將影響驅動IC迅速朝更高頻(60Hz到120Hz)、高輸出通道(Multi-channel)、高色深(8-bit到10-bit以上)等技術方向演進。(作者是工研院IEK╱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發表於 2007-7-5 08:00:00 | 只看該作者

球顯示器驅動IC(Driver IC)的市場需求仍高,整體趨勢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

顯示器驅動IC市場回顧與展望 工研院IEK-ITIS計畫  楊雅嵐 分析師0 m/ M0 ]! q* I# I) D7 T8 k
http://www.itri.org.tw/chi/components/jsp/showieknews.jsp?file=templatedata\services\ieknews\data\2007\2007052910465060F52_utf8.dcr
& _, U" N/ {& ?! ?# K8 B% M2 R& T- @, t6 l
自2001年起,在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監視器(Monitor)順利取代陰極射線管螢幕(Cathode Ray Tube;CRT)成為主流、筆記型電腦市場需求大增,以及多媒體/照相手機成為消費者基本配備等終端市場強勁需求力道帶動下,近年來面板及顯示器相關IC與零組件廠商也都搭上這班特快車,不論在營收或出貨的方面,均有大幅的成長,而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產業。在相關產品應用的部分,尤以液晶電視(LCD TV)的需求迅速擴展,最為此產業廠商所關切的主要發展依據。延續2005年LCD TV市場的大幅成長態勢,2006年在全球體育賽事以及LCD TV售價逐季下滑等因素推波助瀾下,全球顯示器驅動IC(Driver IC)的市場需求仍高,整體趨勢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
& c( v4 q+ Z; y! V) \- C* ?4 \2 N
而隨著友達光電、奇美光電等台灣面板業者近年來逐漸擠身為全球光電產業的重要供應商,台灣Driver IC產業也日益蓬勃發展,總計2006年台灣Driver IC設計產值達753億新台幣,較2005年仍有近三成的成長。而在應用產品方面,台灣的Driver IC應用目前以大尺寸相關面板應用為主,中小尺寸應用比重仍低,但已逐漸受到台灣Driver IC業者的重視。
6 E# ~( h0 }1 f4 R. ?* ?4 w. [) g7 V6 w
在全球Driver IC的市場規模部分,延續自2005年下半年起,LCD TV消費市場的大幅翻揚態勢,2006年全球Driver IC出貨市場仍呈現約22%的成長,總計2006年Driver IC出貨量達51.5億顆;而在市場營收方面,受到Driver IC平均售價(Average Selling Price; ASP)持續逐年下滑的影響,2006年全球Driver IC營收表現僅較2005年成長約一成,總計營業額達79.8億美元。預估2007年全球Driver IC市場概況,將仍主要受LCD TV市場成長力道影響,出貨量部份將有17%的成長而達60.1億顆的出貨規模;至於營收部份,則在面板廠商不斷追求成本降低,導致ASP持續下探的影響下,僅較2006年成長8%,市場規模預估將達86.2億美元。展望未來幾年Driver IC的市場發展趨勢,則將受Multi-channel等技術應用逐漸普及,影響Driver IC使用量的減少,加上ASP仍逐年下滑的影響,預估至2009年全球Driver IC出貨與營收市場,均將呈現逐年緩步成長的態勢。) s" w2 w* |3 {7 L1 Q0 T( q# j
2 r2 k& z& u; Y$ A: P5 x9 N/ z
在台灣Driver IC市場的表現部分,由於自2005年起全球LCD TV熱銷,台灣面板業者也積極爭取搶進LCD TV面板市場;起台灣Driver IC業者也配合面板廠商,進行大尺寸面板用Driver IC產品線調整,逐漸提高TV用Driver IC出貨比重。除了在大尺寸面板用Driver IC的表現亮麗外,台灣Driver IC業者也積極思考如何強化競爭力,以及與手機業者的關聯度,以持續擴大耕耘在中小尺寸應用的市場。此外在成本效益的考量影響下,諸如Samsung、Sharp等面板大廠持續擴大對台面板與零組件的採購,也激勵台灣Driver IC產業在全球地位的發展日益蓬勃。根據工研院IEK的調查統計顯示,2006年Driver IC在TV應用比重提高,以及海外面板業者持續加碼對台採購等因素帶動下,總計台灣Driver IC設計產值達753.3億新台幣,較2005年成長近三成,佔IC設計業產值比重24%;預估2007年台灣Driver IC設計產業仍將持續呈現成長態勢,產值將近一步成長至825.7億新台幣的規模,成長率為9.6%。
: |+ J9 x4 l6 E  B- Q! ?
9 H3 ?! b0 H1 g+ }7 }9 {" [在顯示器驅動IC的市場中,除了LCD Monitor應用仍將扮演要角外,TV應用Driver IC將持續擔任市場推升的主力。而自2007年起,TV市場將由日本廠商主導帶動高畫質Full HD規格進入消費市場,亦將影響驅動IC迅速朝更高頻(60Hz到120Hz)、高輸出通道(Multi-channel)、高色深(8-bit到10-bit以上)等技術方向演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07-7-25 08:32:40 | 只看該作者

Full HDTV擴張 締造電視新時代

發佈日期:2007/07/16 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  劉美君3 P( S/ f' T5 a( l
: ^( @  l% k- \4 E% M; o' L0 @, b% s
全球TV總需求量穩定成長,據統計至2010年,全球TV的總需求量將可達2.1億台。由於傳播訊號及儲存裝置在技術上的大幅躍進,使得消費環境對畫質的要求逐漸朝向高解析度(HD)及更豐富的色彩表現方向發展。: W2 \2 I" n2 s6 _% h) D1 e1 @
4 F8 d. p& t/ S8 n# q
一般統稱720條掃瞄線以上的畫質規格為HD,過去數年,全球HD出貨的規格主流一直是以1,366×768的解析度為主,尺寸大多集中在26與32吋。但隨著週邊產品與訊號環境的演進,更高解析度的畫質規格發展已在面板技術上逐漸擴散開來。依據一般經驗值,當某項技術或是產品的滲透率突破10%時,就是加速滲透的開始,2000年HDTV的市場滲透率已突破10%的界限,而達到12%,至2010年,HDTV在全球電視的滲透率將超過60%,成為未來TV市場需求的主力。
) M4 P% C9 a: R, B7 y
: ^. j/ L! \# H5 I- q$ U2000年日本NHK領先其他各國,以衛星放送的形式播送高畫質數位訊號,2003年NHK更展開數位地上波的放送,其畫面掃瞄條數可達1,080條以上。6 e0 A& M  U, U

  K6 A& y9 B' S; m6 s8 A另外,支援Full HD(1,920×1,080)格式的錄放影設備如Blue Ray/HD DVD、DV等設備的產品日漸普及,日本的電視品牌商紛紛投入Full HD規格產品的開發生產,Full HD逐漸成為高畫質規格的出貨重點,也帶動其他各國廠商的產品開發走向。2005年開始,由於日本電視品牌廠的力拱,加上韓國的Sam-sung與LG也投入開發,Full HD規格的面板出貨也漸次提升,此外2007年台灣面板廠亦將Full HD面板列為銷售重點,因此今年Full HD規格預計將藉由面板廠之助,在HD規格中達到15%的滲透率,而呈現快速成長。
' P. i3 Z* D  U2 Z" t
* X0 E/ `# ^' g% G& w/ ^! ]. K相對於PDP面板,LCD面板在結構與技術上較擁有易於高解析度的優勢,從2005年開始逐漸將出貨重心遞移至Full HD規格,因而在Full HD的布局時程上也相對較快,不過PDP也逐漸加快Full HD產品的發售腳步,希望能在今年急起直追,整體的電視市場將由於這兩大顯示主流的Full HD產品的大幅加入,使得該規格呈現加速滲透的態勢,進而確立Full HDTV在電視市場中的重要地位,2007年堪稱是Full HDTV擴張的一年,另一個屬於電視的新時代正要展開。
5 U7 f2 K+ p) {2 n% Z) `  t2 E: u
- p+ ]9 w. Z' {& @9 |4 G; d【本文亦經刊載於2007-07-16/經濟日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發表於 2007-10-4 00:10:46 | 只看該作者
事實上, 台灣廠商的  R&D 可以投入 motion compensation algorithm 的研發時間可能少的可憐吧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7 11:10 PM , Processed in 0.1490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