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6457|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ndroid將超越Windows Mobile成為智慧手機的主流作業系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7-22 08:0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毫無疑問,微軟Windows Mobile和谷歌Android是目前最火熱的兩種移動作業系統。多年來,Windows Mobile一直是智慧手機的御用系統之一,去年佔據了全球智慧手機11%的江山。不過,如今Android手機的陣營也越來越大,已將HTC、三星、 LG、摩托羅拉、宏碁納入麾下,大有重新劃分智慧手機作業系統的市場版圖之勢...
+ u) ~0 n- h/ d7 D+ a; w
" J1 ^+ c' g1 Y' N6 Y' M/ {7 {在未來的移動作業系統市場,一場高手之間的對決將不可避免?Android 將超越Windows Mobile成為智慧手機的主流作業系統嗎?
* y$ u* j; ?' ?: y2 u5 s% D+ ]% \6 X/ q4 D7 s, T2 X
市场决定一切!像手机 还是像电脑 又或者是上网本 这是留给用户的选择 Android肯定不如windows电脑?9 O) S# q9 d% K# x
, [! X1 Q- A: D" S' h
网友 [fdwfdsaf] 评论:如果硬體線路不改android 的確少了一些licence費,但是我的經驗,但這就造成了市場無法差異化,必然是一個紅海的市場。如果要做到硬體的差異化,軟體等驅動程式就必須要改,如果工程師養的不多,你就要去花顧問費,向顧問公司買服務,這花費將會超過你付給微軟的錢。可以確定的是,顧問公司不會幫你做,只動口不動手,你一樣要養很多工程師,卻又不一定做得出來。
正方觀點 (0)

Android將超越Windows Mobile成為智慧手機的主流作業系統!

沒有任何理由不選擇Android,因為它不僅是免費的開放作業系統,協力廠商軟體也在迅速增多,而且可以幫助運營商實現通過APP store(應用商店)賺錢的夢想。在不久的未來,Android將超越Windows Mobile成為智慧手機的主流作業系統。

反方觀點 (0)

Android超越Windows Mobile還有待時日啦!

Windows Mobile連接微軟電子郵件和辦公軟體的方式仍非常受企業消費者的歡迎。而且對於有桌面Windows平臺開發經驗的開發者來數,開發基於Windows Mobile的產品更容易上手。此外,微軟是老牌的軟體霸主,Windows Mobile作業系統穩定,不同版本之間相容性好,軟體的可攜性好。因此,Android超越Windows Mobile還有待時日。

辯手:0 ( 加入 )
     
    辯手:0 ( 加入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10-7-29 13:34:15 | 只看該作者

      iPhone 4「線」危機 Android手機三雄伺機篡位

      iPhone 4天線問題懸而未決,消費者採取觀望且延遲購買的態度,加上白色機種2010年第四季才會出貨,拓墣產業研究所美西研究中心協理尤克熙預估,2010年iPhone整體出貨量將下修至3,900至4,000萬支之間。7 g" A2 o5 e& d/ w/ T0 W
      # l% [$ }" _, c' P5 R2 }
      而iPhone 4天線問題很可能必須等到2010年9月底才會解決,正好讓Android手機有了可趁之機。在HTC、Motorola與Samsung聯合的帶動下,Android將全面搶攻入門級、中、高階智慧型手機領域,拓墣預估Android手機2010年出貨量,最樂觀的情況下,可望衝破4,000萬支以上。, w6 s$ l  w' T. h. y/ J
      % x; [: R, G! v, E. L
      Android智慧型手機從2008年第四季開始面市,至今已1年8個多月,已對Apple iPhone的地位產生威脅。自2010年下半年起,Android智慧型手機不再只是HTC和Motorola的天下,與美國行動營運商交情良好的Samsung也以Galaxy S為基礎,針對不同行動營運商需求設計適合的Android機種。因此,Android智慧型手機,已正式進入三雄競爭的局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發表於 2010-7-29 13:34:51 | 只看該作者
      HTC全球市占  可望破10%) [" m7 g% m8 z0 A

      ! a- c7 R: f. z) G/ ], ^5 e4 N宏達電HTC是首家設計與生產Android智慧型手機的廠商,2008年11月推出第一款Android的G1手機並非掛HTC品牌,近年HTC砸下百萬美元廣告和不斷推出Android機種,已讓許多HTC設計與製造的手機開始掛上HTC品牌。
      - X2 v3 m; X' g0 [! j& ~0 y! \/ t
      但幫助HTC品牌在美國建立起更大品牌形象的,卻是2010年第二季在Sprint旗下推出HTC EVO 4G,以及Verizon Wireless旗下推出DROID Incredible這兩款高階Android智慧型手機。由於這兩款手機熱銷,根據ChangeWave Research於6月24日完成的調查發現,未來90天消費者傾向購買智慧型手機品牌的排行,HTC已超越Motorola,僅落後於Apple。拓墣預估2010年第三季,HTC智慧型手機於全球市占率可望突破10%的關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於 2010-7-29 13:35:18 | 只看該作者
      Motorola轉型  銷售創紀錄
      , x! a# I0 Y7 ]" U: h7 [" _( I! T6 u+ D8 N; Y' S7 ~
      而Motorola於2009年11月6日與Verizon Wireless合作推出DROID智慧型手機,突顯出Motorola開始揚棄低毛利搶攻市場的策略,反之將重心擺在Android智慧型手機身上,企圖創造RAZR之後的第二波手機事業高峰。
        j' f; s; c3 s5 V  x. n! b2 Y
      & M4 |' r3 `/ [( E  h2009年第四季至2010年第三季,Motorola在美國推出8款Android智慧型手機,僅較HTC少一款。近期在美國推出的Droid X,因為iPhone 4天線問題的推波助瀾之下,讓Droid X推出三天就賣了近30萬支。雖然不及iPhone 4三天銷售170萬支的紀錄,但已是Android智慧型手機的銷售記錄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於 2010-7-29 13:35:26 | 只看該作者
      Samsung搭電信商  野心勃勃* u5 t7 |* g/ O/ ]4 ^

      7 F- p! S. g0 b另外, Samsung與LG是最配合美國行動營運商的公司,所以近年其手機銷售量表現,也優於其他歐美品牌商。2010年第二季起,Samsung更針對美國四大行動營運商分別推出一款中高階的Android智慧型手機,分別為T-Mobile USA的Vibrant、Verizon Wireless的Fascinate、AT&T的Captivate、Sprint的Epic 4G等。% J; b; b/ d/ t, z" e1 P
      ' @8 V$ c! M& E* e# m% M
      Samsung目前設定在2010年底前,將目前不到5%的智慧型手機占有率提高到10%,以搶佔第四名的寶座。因此,Android陣營除了要對外擴張版圖之外,在內部HTC、Motorola與Samsung正搶著當Android一哥的寶座。
      : M. C8 L3 |! e4 P/ x1 k" P0 e1 E, }8 R' U/ s
      Android智慧型手機有機會提早一年超越iPhone出貨量,但還有一項不確定因素,就是Apple到底何時會與Verizon Wireless與T-Mobile USA合作,讓iPhone手機在其旗下進行綁約銷售。如果能趕在2010底旺季之前合作,則iPhone銷售量還有提高300至400萬支的空間。如果2011年上半年才合作,Android智慧型手機2010年出貨勢必超越iPhone。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9 09:06 AM , Processed in 0.1405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