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標題: SDN聯盟成立 攜手產業進軍國際新世代網路市場 [打印本頁]

作者: tk02561    時間: 2013-10-28 02:02 PM
標題: SDN聯盟成立 攜手產業進軍國際新世代網路市場
工研院、中華電信、資策會成立SDN聯盟 攜手產業進軍國際新世代網路市場" G3 p- f' ]6 N
[attach]18963[/attach]
5 [+ r1 r% l+ B
3 ~! _1 \" P1 a* ~; ~近年被國際大廠Google、Facebook、Yahoo、微軟等相繼採用的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技術,顛覆了傳統網路控制的模式,可彈性調度、管控頻寬的功能,成為4G寬頻及雲端運算應用服務興起的產業新亮點。
作者: tk02561    時間: 2013-10-28 02:03 PM
為因應SDN技術快速發展,工研院、中華電信及資策會今(25)日成立「SDN聯盟」,匯聚電信網路營運商、系統整合商、軟體開發商、網路設備生產商與晶片設計商等五大產業資源,並號召聯發科技、瑞昱半導體、友訊科技、智邦科技、昇頻等科技大廠加入,進軍國際新世代網路市場。
6 v: u8 ^2 Z* g# e  L! A% y- ^# {8 y. l' [
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預測,SDN市場將於2016年成長至37億美元,超過10%的企業會使用SDN技術來管理實體網路架構;而工研院IEK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則推估,SDN產值將於2017年達到約27億美元,商機潛力強大,引發SDN產業高度關注。此外,歐盟5G技術研究計畫(METIS)將SDN納入技術要項,顯現SDN技術在未來5G通訊也將扮演重要角色。為加速SDN產業發展自主技術SDN解決方案,「SDN聯盟」將進行SDN產業垂直整合,共同建構SDN應用服務網路,並依照產業需求推動各項任務,例如推動SDN共通平台,共訂平台介面規格;媒合產業界上、中、下游與學界的交流互動;整合SDN研發資源,共同建置SDN測試驗證平台;協助建立SDN產業與國際合作管道等。. m3 g$ a! N; P- A$ s: I2 \8 Z

! b) `1 X% n: qSDN聯盟為獨立運作的組織,分別由工研院、中華電信、資策會擔任共同召集人,號召產、學、研攜手合作,秘書處由工研院擔任,聯盟在籌備之際,便受到多家網通大廠等各界的期待與重視。為了有效推廣運作,SDN聯盟依照技術類別設立三個工作小組,由工研院負責「共通平台組」,推動發展國內SDN共通平台,共訂平台介面規格;資策會負責「測試驗證組」,發展SDN測試設備及應用環境、訂定設備測試及互通案例;中華電信負責「應用服務組」,研究數據中心、電信網路、企業網路需求發展SDN應用服務方案。
# A+ v% n( \9 ^7 \& ?, C
- h5 |- A! D/ z$ C技術小辭典7 ?& D4 ?% J) ^- o2 ?9 g" {

- a  e8 E' i) q, v" Y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新興網路架構,有別於傳統網路架構,其具備三種特性,分別為控制層及資料層分離、網路虛擬化及程式化,創意性高之網路架構及環境。SDN架構修改了傳統網路架構的控制模式,將網路分為控制層(ControlPlane)與資料層(Data Plane),將網路的管理權限交由控制層的控制器(Controller)軟體負責,採用集中控管的方式,這樣的概念讓網管- K- d" ?3 S4 ^" b8 N0 Q
人員只需透過控制器,就能靈活地配置網路資源,不須登錄網路設備進行個別設定,大幅降低人力及設備成本。
作者: uerfr    時間: 2014-9-7 01:45 AM
哈 谢谢啦 !谢谢分享7 h( l9 @; }3 ^0 O5 F6 A
' k* ?. M  Y: ~9 C/ w
$ O% c' e  V  ~; B3 S9 y3 d9 x- \

# ^2 Y# A+ O0 X- X& V2 ?& c
( d" q+ [, C. {: @3 O+ h
. |6 Z4 j4 K* k" v  b& ?: m. ^/ q6 S0 f
, P6 b. |  p. s8 ~  ^# |

+ Z. L/ }  w' o6 g5 n
: y5 e: Z. V) u' \% ~' ^# e. K
1 ?1 \% _4 e9 F7 r2 I
! Z( b# Q) Y4 M* }9 rbjcars.net




歡迎光臨 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http://www.chip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